白果探“变” 农村新报讯 记者李赤 通讯员叶雪松 吴丹
恩施市白果乡,山大人稀、阴沟峡槽多,土地集中连片极少,发展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思路决定出路。”近几年,白果采取以干求助、差异化发展,培育和引进重点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郊型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城乡面貌呈现出美丽嬗变。近日,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客商主动上门,“敲开”发展新思路
2012年9月,曾军接任乡党委书记。当时,他一圈转下来发现:全乡工业经济几乎是“空白”;农业与周边乡镇相比,烟叶比不上盛家坝,茶叶比不上毛坝,畜牧业比不上三岔与白杨,农民增收致富乏力,导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
如何定位发展?曾军与大家一起调研、商讨。
就在当年10月,商人武志远找上门来要投资4000万元,要求租赁70亩土地建蛋鸡养殖场,请乡政府出面协调。过去客商不愿来,如今居然自己找上门。
于是,曾军召集班子反复推敲,大家达成了发展共识:立足自身找优势,白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基础较好,又有城郊区位和高速公路互通口,可引进一批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随后不久,武志远的蛋鸡养殖场,在瓦场坝村顺利开工。如今,企业年产值达到了8000万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通过建起城郊型特色产业园,禽博士、思乐和硒元素等12家重点企业相继落户白果,发展态势喜人。短短三年后,2015年园区项目总投资过3亿元,实现产值2.8亿元。
以干求助,赢得发展主动权
龙潭坝村贫困户梁祥发,去年7月份认领乡政府出资买来的3头母牛。牛没有到家,他不等不靠,借钱先修起来了牛圈。前些时,恩施企业老板魏莱被其发展干劲鼓舞,特意捐助了8000多元,帮他还清了账。
如今,以干求助,在白果干群中已形成共识。通过 “换面貌、办实事、解民生”,白果用实干赢得了上级和社会各方支持。目前,全乡村村有规范化的卫生室、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2000户农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新修村级循环路近100公里。龙潭坝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金龙坝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集镇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先后新建了农贸市场、1000吨自来水厂、消防站、群众健身休闲场所、中心幼儿园和车站等配套设施,集镇主道完成了绿化、亮化、美化,改造了天然气管网。
在恩施市乡镇办考评中,白果后来居上,连续几年位居前列。2014年起,省州市在白果召开的现场会就有近10个。“过去干部不愿来,现在是来得放心,干得也舒心。”乡人大专职副主席曾禄辉坦言。
“链”在产业上,让村民家门口致富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只能到外出打工挣钱供小孩读书,有家都不能回啊。现在好啦,在家门口蔬菜基地帮工,一年有2万块钱收入;自己再种上几亩茶园,比在外面打工强多啦。”在乡观音塘蔬菜专业合作社做工已两年的村民杨秀琼,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像杨秀琼一样,龙潭坝村村民曾忠清夫妇,去年起就近在乡产业园天寓建材公司务工,夫妇俩月收入稳定在8000元左右,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
围绕园区企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白果乡政府牵线搭桥将贫困户“链”在产业上,就地就近帮助村民务工增收。龙潭坝村先后有天寓建材、圣洁农业等8家企业落户,解决了周边1000多人就业问题。村支部书记张赠勤说,目前,全村村民存款在40万元以上有5户,10万元以上有近20户,家家都是鼓起了口袋。
同时,该乡组织10多家企业、30家合作社、60家经营大户结对帮扶贫困户近1000户;引进电商平台6家,在4个村居委会建起电商服务点,已与10多家企业、合作社签定代卖合作协议;将贫困户闲置土地、林地3万多亩转包给合作社发展药材、花卉苗木等,每年可直接为贫困户增收近100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1-23/19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