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唤醒那沉睡的土地


唤醒那沉睡的土地——宜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调查    农村新报讯 记者胡汉昌 孙国平 夏永辉 通讯员杨戈 何维国

    我国广袤农村的宅基地资产,多年来一直冰冻沉睡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今年3月起,襄阳宜城跻身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8个试点之列,担负起为亿万农民闯新路的重任。
    宜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从哪入手?如何破题?目前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前往调查采访。

    摸底:改革可新增耕地5万亩

    19日,记者来到宜城市8个先行试点村之一的小河镇新华村。提及宅基地改革,三三两两在屋外晒太阳的村民,便纷纷聚拢起来。
    “肯定对农民是好事嘛!”70岁的婆婆张从香说,改革后会发证,房子能抵押贷款,以后还能在村内买卖。
    村民们七嘴八舌:超标部分有偿使用,这很公平啊;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村支书丁帮明说,现在群众对于宅基地改革的关注热情,只在前些年土地二轮延包时出现过。
    年初,情况可不是这样的。
    “自家的宅地,凭什么还要交钱?”当时很多村民不解。
    “刚开始既没弄清自已家底,也没想好改革路径。”忆及当初,宜城市委书记李诗也坦言。
    宅基地改革,离不开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宜城双轮驱动——
    宣传发动。全市10余万农户每家都收到《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信中阐明了这项改革的道理;每天,宜城电视台播放宅基地改革的意义。58万宜城人民,几乎家喻户晓、人人尽知。
    摸清家底。组织近500名干部深入到农村的每家每户,摸情况、做工作。摸到的情况是:全市农村有10.66万农户,其中宅基地超占的达8.63万户,占81%。此外,还有一户多宅、有户无宅、私下交易、违法建房和擅自改变用途等等问题。
    这意味着,一旦规范管理,大多数农户都将面临违规。
    “除了完善管理,还要帮助农民和村集体盘活资源资产。”宜城市市长郭静介绍,作为农民主要财产之一的房屋及宅基地,一直面临着无法抵押、不能入市等障碍。
    困难多,难度大,但改革的“红利”喜人。
    据了解,宜城农村共有闲置宅基地、一户多宅占用地及村内闲置地约8万亩,占农村居民用地总面积的50%。通过统筹整治,全市可望新增耕地5万亩以上。 
    这5万亩土地若全部复垦,按每亩2000元/年的收入计算,可增加收入1亿元,为38万宜城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60元。
    通过宅基地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该市可提供土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5万亩,按每亩5万元计算,预计带来收益25亿元以上。

    破题:从有偿使用入手

    “家底”摸清楚了,设计改革方案是关键。
    “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我们慎之又慎。”宜城市人大副主任丁国锋介绍,该市仅召开群众座谈、部门研讨、专家论证等会议,就达27次;草案出炉后,大修改5次、小修改20多次。
    目前,该市已经起草制订了宅基地改革相关的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收益资金管理、回购资金管理、村民自治实施办法等制度,并选取了8个试点村,试行实施有关村民自治、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的制度方案。
    依据城区、副城区、集镇、中心村与普通村的区别,划分每平方米1元至21元不等的基价;超过200平方米而达不到本村实际平均面积或村民约定面积的,由村里选取0.2到1的系数收费调节;超过本村实际平均面积或村民约定面积的,由村里选取1到2倍的系数收费调节。
    “村里约定,宅基地面积在全省法定的200平方米以下的,不收费。”流水镇黄冲村村支书王朝富介绍,在全村平均面积315平方米范围以内的,按较低系数乘以超标面积交费;超过全村平均面积的,按较高系数收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试点村 耕地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