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下乡“圈地”“放贷” 农村新报讯 【摘要】辽阔而荒芜的农村信贷市场上,同时来了两家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他们的算盘都是三部曲:让农民网购,上网卖农产品,给农户贷款。不过,在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发放方式等细节上,阿里和京东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不敢想。”在被问及是否曾去银行贷过款时,董立方腼腆地笑着说。
她是河北省清河县柳林村的一位农户,50岁,一个人拉扯儿女长大。
阿里集团旗下网商银行农村金融负责人可桢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在农村很多地方,贷款不容易。她从事农村金融业务十年,去过一百多个县。
今年11月,网商银行推出农村信贷产品“旺农贷”,为村里的养殖业者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小额贷款。不到两个月前,京东金融推出了“京农贷”,同样针对农民,无抵押,低利息。
几乎同时,两家国内电商巨头一起进入了农村信贷市场。
荒芜的农村信贷市场
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亿,其中乡村常住人口6.19亿,占总人口的45%。
然而,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也列出一组数据:农户贷款占比在全国信贷占比中只有6.4%;城镇和农村每万人拥有金融服务的人员的数量是329∶1,也就是说,在城镇生活的每万人拥有329名金融服务人员,而农村每万人只分到1名。
在农村做信贷,往往要面临一连串难题——成本高、利润薄、坏账多、信用体系难以构建。农村金融,虽然情怀感人,却始终是块难耕之地。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说,在1990年代末有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都从农村撤退,就是因为当时银行股份制改造,需要讲利润、求效率,就从收益性不好的农村撤出了,让农信社等经营机构扮演这一功能。
11月初,在河北柳林村,南方周末记者所见的三位农户中,只有一位曾经向银行贷过款,其他人最多问亲友借点,至于去银行都说没想过。他们去银行基本是为了存取款。
37岁的李洪中是唯一曾向银行贷过款的人。他家条件不错,大门厅里有四五台羊毛分梳机隆隆转着。他贷款主要是为了收购玉米。
六七年前,农业银行搞“三户联保”,他找两位熟人担保办下来过贷款:等了一个月,贷到2万块,但也只有一年。
官方机构在这里失灵,民间机构介入也面临困难。
贷帮网创始人尹飞,2007年从一大型银行高管任上辞职,创业做农村信贷。在江西的井冈山区和湖北的大别山区开始业务尝试时,他从自己掏钱贷给农户开始做起。后来在风险审核上,也只能用笨办法,比如找人去卖面的农户家数一天卖出多少碗面,从而来推其真实的经济情况。然而即便如此,2009年至今,他的项目始终不受重视、不被看好,拉不到大笔投资。
在他长沙的公司里,有一间最大的会议室叫“格莱珉”。格莱珉银行的乡村小额贷款服务开创了最成功的“穷人银行”模式,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奖。第二年,尹飞开始创业。
同样,尤努斯拿奖,也对当时正在上大学的上海女生可桢产生了影响。
大学期间,她曾分别去过江西农村和瑞士乡村考察,农户家里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的反差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毕业后,她去了淡马锡做农村小额贷款的工作,也曾去过印度取经。如今,她从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办公室里搬了出来,一步步往更多的农村走。
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找农村金融的负责人花的时间最久,“有能力,有激情,又有主观意愿的人确实很少,很难找。”
电商“闭环”战略
电商下乡会带来改变吗?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阿里和京东有一个战略设想是一致的:打造生态闭环,让农户在这个平台上买、卖、管理资金。
今年3月,京东提出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生鲜电商战略和农村金融战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12-17/19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