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王贤国的“三板斧”


王贤国的“三板斧”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通讯员刘毓石守京

    王贤国,一名普通敦厚的农村汉子,他心中始终眷念着家乡的联合山万亩山场,因为这里有他儿时放牛的乐趣和对故土的牵挂。
    他挥起“三板斧”,让日渐衰落林场由荒山复绿,由穷山变富,并带领周边村民在山上寻“金”。

    一板斧:“火山”变青山

    座落在随县新街镇河源店村北面的万亩荒山场——联合山,曾被当地人称为“火山”。山场杂草重生,火灾频发,每年用于打火的费用有数万元,多次伤及附近的村庄、人畜。
    联合山曾在1975年经过大面积开发植树栽果,当时举全镇之力,组织万名劳动力吃住干在山上,植梧桐、栽油茶。但到2000年,只剩下1500亩零零星星的油茶园。
    望着曾经生机勃勃的万亩山场逐渐衰败,王贤国感到十分可惜。2011年,王贤国主动请缨,找到镇政府要求租赁山场。
    办过沙场、做过生意的王贤国明白,要重振联合山的风采,必须摘掉“火山”的帽子,让荒山复绿,恢复生态。
    王贤国瞄准油茶市场,聚集了一批青年创业者重新开发联合山的油茶产业。他首先领衔成立了“康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山场的开发利用,确定油茶、核桃项目。既可绿化荒山,又有经济效益,还可为乡亲们搭建致富的平台。
    21日,记者在联合山看到,昔日的万亩荒山已满目葱绿,被绿荫覆盖。这个天然的大氧吧,吸引了不少旅客前来休闲观景。

    二板斧:穷山变金山

    2011年底,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王贤国先从1500亩老油茶园入手,打造示范园。合作社先后投入60多万元,砍掉油茶间的杂草,使之通风透光;剪掉油茶树上的油条、病枝、枯枝、截枝,保证果枝有充足的日照和营养;沿油茶树根部开挖埋农家肥,为油茶增膘提壮。
    好心人劝他说,这片油茶已经生长40多年了,年产茶籽2万多斤,收入只有2万多元,照这个数,你的投入猴年马月才能收得回啊?
    王贤国却说:“常言道,只有舍才有得,我的投入是科技投入,回报的时候还未到哩!”
    2013年,1500亩油茶园开始回报产出,油茶籽收了10多万斤,收入了100多万元。
    如此同时,王贤国在市、县老促会的帮扶下,又开挖了1300亩植油茶、核桃。至2015年已开始挂了果,今年可初步增收7000元。
    昔日不信邪的村民们信服了,笑着说:“是科技让这座穷山变成了金山。”不少农民自愿加入到王贤国的油茶合作社。

    三板斧:农民变工人

    王贤国说:“论收入,在当地我还算得上富裕户,但乡亲们富不起来,就没有实现我创业的初忠。”
    自合作社成立之初,愿意入社的村民自愿入社,不愿入社的,王贤国以请工的方式让他们跟着干。从山场的开挖、苗圃的管理、树苗的植栽、浇水、除草、松土、除虫治病、剪枝、摘果、产品加工、销售,样样都靠人工,留守老人们人人皆可参与。仅2014年,上山打工的30多个农民工就领走工资41.5万元。
    金鸡山村4组年近七旬的刘玉兰老人,每年上山打工收入1.1万多元,她逢人便夸:“如今山上种满了摇钱树,我们老人一天也能挣上50多元钱哩!”
    事业发展了,王贤国并没有自满。眼下,他又绘制了新的蓝图,进一步以科技兴产业。合作社为油茶、核桃根部埋水管进行滴灌;投入30多万元,硬化了1.5公里断头路;投资10万元购置了榨油机等。
    他说:“要走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就业岗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可特续发展之路,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办社理念,吸引更多的社员参与,把合作社做大做强,用龙头带动社员发展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茶 核桃 绿化 林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