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在“青春三下乡”的官方微博上看到,“感动、感恩、责任、成长”是最集中的关键词。甘肃农业大学“爱的痕迹”实践团队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份厚重的成人礼,是难忘的记忆,更是人生的财富。”
“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学的专业投入到在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让他们产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更是对素质的锻炼与提升。”中国农业大学的团委老师说。
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下乡服务永不落幕
“一直以来,暑期‘三下乡’服务因为时间短,常常是‘团队走了,服务就没了’。近年来这一问题正在改善。今年通过‘科技支农’,建立了校地或院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南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大批高校与当地对接服务,使暑期‘三下乡’变成了‘常下乡’。”王博告诉记者。
南开大学赴灵台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结束后在当地建立了暑期实践基地,并与灵台县签署了《南开大学团委与灵台县友好合作协议》。“我们要在这里建不走的服务团队。”南开大学团委书记方伟说,根据《协议》,学校每年暑期将选拔学生组成实践队赴灵台工作一月,并选拔优秀团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锻炼一年。
东北农业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则结合全省“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利用各个学院的专业优势,每个学院对接当地的一个农村,服务一个产业,常年派驻学生和老师开展下乡服务,形成了长效机制。“只有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农民才能得到更好的科技服务。”于兴业对记者说。
“作为一项开展了16年的品牌活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主题明确,效果明显,后续服务工作也颇有成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表示,今后的“三下乡”活动,服务内容分类将会越来越清晰、重点越来越突出,将会有更多专业对口高校实践团队为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各地、各高校也会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强化项目化管理。同时,团中央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与基地间的稳定、长期的服务、合作关系,让暑期实践活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05/18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