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我愿成为一粒种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省、市一个个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红薯创新型的新项目、新品种向东洪乡倾斜,在东洪乡的土地上试验、示范与推广。刘世扬的农技推广团队由开始时的配合项目实施到由站里直接主持完成,从1986年至2011年的25年间,由刘世扬主持完成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累计达188项,并先后有45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农科杂志上发表。

  1994年12月15日,由刘世扬主持完成并撰写的论文《豫芝4号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与应用》,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全国油料生产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这位头发花白操着河南口音、并于当年4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中原汉子的发言,引起了全国与会专家学者的殷切关注和轰动反响:“一个乡镇农技站竟有如此作为,了不得!”

  “了不得”,是刘世扬和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从1986年至2011年的25年间,刘世扬和他的东洪乡农技站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玉米郑单8号、夏棉中27号、小麦西农979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薯等6大类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28项,实施推广配方施肥小麦精量播种、芝麻打顶、一喷三防等,累计示范推广面积930余万亩,促使示范专业户直接增收累计达28.5亿元。

  自主创新的生命之魂

  刘世扬是个“不安分”的人,推广新科技几十年,年近60岁时,刘世扬又萌发了自主创新的念头,他首先要搞的是培育芝麻新品种。他觉得:“咱驻马店历史上就是中原乃至全国的芝麻主产区,如果能有一个更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的芝麻新品种问世,那可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文章。”

  早在1994年春,承担着省、市众多农科示范推广项目的刘世扬,尤其对示范推广全国芝麻优质新品种豫芝4号情有独钟。为此,他成了驻马店农科所专家、豫芝4号培育者李义之先生家的常客,二人倾心交谈,深交成友。

  芝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并非易事。该项研究技术性强、难度大、周期长、选配组合复杂、成功率极低。面对如此难啃的硬骨头,刘世扬多次奔北京、赴省城。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张淑敏、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区域处处长张应忠研究员、全国芝麻首席专家张海洋、驻马店市芝麻专家李义之等老师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东洪乡农技站一整套的芝麻杂交育种方案在刘世扬的一次次反复琢磨中终于确立。一个乡级农技站,斗胆开始了艰难的杂交育种新长征。

  选定的杂交后代材料被一粒粒小心翼翼地播下,在心血浇灌与细雨滋润中透土。从小苗苗到初现花蕾,刘世扬天天围着这些绿色的宝贝苗苗打转转。进入7月下旬最佳的杂交期,刘世扬带领大家早6点下地,上午7点至10点要干完当日每棚花的杂交活,一直干到8月中旬。用刘世扬的话说:“这叫与蜜蜂抢时间、争速度。”

  1999年3月,63岁的刘世扬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可他退而不休。历时6年的芝麻杂交新品系A25-3在东洪乡正进入对照豫芝4号的试验示范阶段。当年,在东洪乡与10个品种对比,位居第二,抗旱性能好,亩产105公斤,比豫芝4号增产

  10.04%。

  2005年8月13日,以河南省农科院国家首席芝麻育种专家、芝麻遗产育种研究员张海洋为组长的A25-3芝麻新品系鉴定专家组抵达东洪,对该乡科技示范户夏直播A25-3进行田间现场测产鉴定,结果显示:该连片示范田平均亩产124公斤,比豫芝4号增产19.6%。2007年5月,在连续参加省区域、省生产试验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经鉴定命名A25-3芝麻新品系为“上芝1号”,刘世扬和他的团队历时12年含辛茹苦的心血,终于为蜂飞蝶舞的芝麻大世界孕育出了花开果香的新家族成员。2007年11月,刘世扬这个全国鲜为人知的研发团队,首次登上了第1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后稷奖”的领奖台。

  “上芝1号”的成功问世,更激励了刘世扬憋足了劲头儿研发新品系。用他自己的话说:山高人为峰,他要一步一个新台阶,步步都有新动作。

  原来,早在2002年,当A25-3处于区试新阶段时,他就想到了如何举一反三地研发新项目。在他的精神感动下,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张秀荣,从发自武汉的特挂信封中寄来了刚果黑芝麻。刘世扬如获至宝,连续3年进行潜心研究与探索。在2006年第四代杂交品种中选出最优单株,命名“429”。2007年,第五代“429”参加产比试验表现突出,令刘世扬欣喜若狂。年已71岁的他,整日伏案整理“429”观测日志,他一再叮咛自己,一定要从难从严,要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对“429”百分之百的负责,就是他最神圣的使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芝麻 小麦 品系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