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集中”释放出新能量


  本报记者 刘占绵 通讯员 许昌亮 陈健

  8月的苏北泗洪县乡村,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近年来,泗洪县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土地集中流转、项目集中建设、人口集中居住”,带来了喜人景象。

  泗洪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2/3。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彻底突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就业困难、增收缓慢、居住条件不佳的瓶颈?县委、县政府领导走进乡村,广泛了解老百姓的愿望。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不愿种地、老一辈农民无力种地和新生代农民不会种地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县有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跳出农门,务工经商。85%以上的农村家庭主要依靠留守妇女、老人维持耕作。

  面对农业、农村经济出现的拐点,县委书记徐德敏锐地认识到,以“一家一户”为特征的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顺时应势,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广大农民彻底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快地致富奔小康。

  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先在石集乡搞试点。乡里在不改变粮田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和企业、农民协商,确定给农民每亩土地的流转价格为800元。前三年,政府出资每年每亩再给农民补助50元,国家各项惠农补贴仍然让农民享受,每3年调整一次流转价格。按照亩产325公斤水稻基数,依据当年的市场价格确定租金,每年的租金一次性足额打到农户一折通本子上。合同到期后,农民依然可以自主经营责任田。

  土地集中,极大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批批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种粮大户闻风而至。经营规模在万亩以上的大型农场成方连片,很快用科技唤醒了沉睡的黄土地。企业很高兴,他们租赁了石集乡5个村的3.2万亩土地,种植有机稻麦,亩纯利润高达2000元。农民很满意,石集乡以村为单位,成立劳务合作社,包揽了老板所有的农活。他们除土地租金之外,每人每天还可以挣到50元的报酬。土地流转,还让集体经济有了底气。组与组、户与户间原来的田埂、沟渠、路堤等整理成平地后,盖起了大量的招商厂房,租金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使农民、企业、村集体三方受益。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县22个乡镇普遍“复制”了石集乡的做法。目前,泗洪已建成产、供、销一体化,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高效粮田92.58万亩。

  解放大批农村劳动力,是土地集中的另一个好处。同时,也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的就业需求。县里决定,土地集中后,通过项目集中,来解决离地农民的增收问题。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情系农民的满腔真情,加上优惠政策,感动了外地老板,先后吸引486家规模企业落户县乡经济开发区,带动城乡6.18万人就业。在瑶沟乡工业集中区投资的客商姜明建,掰着手指告诉记者:“来到这里一看,投资环境太好了。厂房已经盖好,附近的农民来这里上班,不用我们盖宿舍,减轻了我们的投资成本。本地农民成为工人了,又解决了我们用工淡旺季的矛盾,真是双赢啊!”

  在推进项目集中工作中,泗洪县还创造性地建设农民创业园。过去,在外打工的任晓艳被家乡的优惠政策感召,主动在上塘镇垫湖村农民创业园兴办了从事音视频接插头加工的电子加工厂。仅这个不起眼的创业园点,就带动了60多位村民就业,每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  

  全县农民创业园,已有近千个项目在运作。据悉,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县就有10万农民直接脱离承包田,或打工,或创业。在泗洪23个乡镇,只要不挑不拣,农民基本上都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他们月工资均在1500元以上,最高达到3000多元。

  继土地、项目集中之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工作环境的改善,农民又顺理成章地发出了进入小城镇定居,共享城市文明的呼声。泗洪县因势利导,随即通过政策“杠杆”,着力激活群众自愿集中居住的热情。他们集中财力做好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真正把农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仅去年下半年,县财政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小城镇道路、绿化、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小城镇梅竹掩映,小桥流水,青砖马头墙……其江南风格充满诗情画意。超市、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配套齐全,就连公交车也通到家门口,对农民充满了吸引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