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经济薄弱村的富民强村之路


  本报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陆金玉 张庆来

  6年前,它还是江苏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50元;今天,它不但摘掉了“穷帽子”,还一跃成为了全省有名的小康村。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被学界称为“草庙奇迹”。

  今年6月28日,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草庙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面对外人的羡慕与惊讶,草庙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说:“草庙的变化是干群同心协力苦干出来的,尤其得益班子的团结一致,蹚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

  土地集约让草庙驶入发展快车道

  长久以来,草庙村的发展都受到土地面积制约。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介绍说,一方面村里人均耕地面积少;另一方面,长茄生产发展快,生产扩张与土地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由此,草庙村形成了自己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理念:集中居住向土地要发展空间;分割的土地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发展生产与提升人均住房面积不矛盾,只看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里的土地金贵,农村用于生存发展的土地同样金贵。

  由旧房换新房,由平房搬楼房,由分散居住变集中居住,草庙村通过新民居建设,做起了“土地”文章。

  2006年,草庙村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施工、统一资金使用、统一物业管理、统一宅基地调配“五统一”模式,启动民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新村一期工程;2009年全村又筹资200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新村二期工程。新村建设让草庙多出了610多亩土地。

  新增的土地,草庙村大多用在了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上。目前,全村设施蔬菜面积已达1500亩,其中长茄占70%,辐射带动周边十多个村庄6000多亩长茄种植。目前,草庙村在新村安置583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旧村复垦和新村建设力度。他们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走完苏南发达村庄40年的发展历程。

  民主让草庙人拧成了一股绳

  民主是村级发展的基础也是基本要求。草庙村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贯彻始终。全村推行党员议事制度,由村民推选16名党员代表组成党员议事会,负责听取、收集村民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村“两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之前都要召开党员议事会进行酝酿、形成议案,作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说,村民们现在之所以对新房如此满意,是因为整个规划、设计和修建过程,村民们都参与其中。2009年在确定新村二期外貌风格后,村民们对自己房子的具体设计提出很多要求,对此,村“两委”要求设计方作了三次修改:第一次修改,是因为村民提出一套房子里卫生间少,一家人不够用;第二次修改,是因为有村民反映,以前住平房,不习惯上楼下楼,希望把楼梯的设计再“人性化”点;第三次,是村民希望二楼的阳台再宽点,最好能放得下一张桌子……

  村民们说,自己的意愿能得到村里重视,说明村领导是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事情,所以村里提出的发展思路,大家是信任和支持的。

  以“草庙志气”创造“草庙奇迹”

  “草庙奇迹”离不开“草庙志气”!“草庙人穷怕了,也苦怕了,因此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发展成果,同时还有更高的志气渴望生活得更好,这也为村子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说。

  村班子认为,草苗人不但要富,而且还要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

  近几年来,草庙村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服务超市、卫生社区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室、敬老院、400平方米的幼儿园、3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娱乐广场,在农民文化娱乐中心设立了棋牌社、图书室、乒乓球室、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建设了篮球场、健身器材场、羽毛球场等,新村绿化及道路硬化、亮化等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新村体系。

  村里还每年都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现在,村里酗酒、赌博的不见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现在的草庙村,儿童每月可享受100元的上学补助;全村的老人、贫困户,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由村集体支付,每月还可获得300元的生活补助。在村里帮扶下,村民100%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土地面积 农民人均纯收入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