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走进重灾之后的涞源县


  本报记者 刘刚 文/图

  8月4日,记者驱车前往“7·21”暴雨洪涝重灾区河北省涞源县。在“7·21”洪灾中涞源县所辖乡镇全部受灾,涉及273个村,成灾人口17.15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5%,其中重灾乡镇5个,重灾村96个,冲毁、坍塌房屋2856间,农作物绝收面积3.05万亩,当地水、电、路、通信一度瘫痪。最严重的王安镇,十几个小时降雨量达到378.6毫米。

  虽然时隔近半个月,但记者在沿112国道、108国道赶往涞源县的路上,依然可以看到路边的拒马河中成片的被连根拔起的杨树,部分路段还只能单行。平时只需3个多小时就可以走完的路程,这次却用了近6个小时。

  “哨子还真管了大用”

  杨家庄镇是涞源县“7·21”洪灾的重灾乡镇之一,镇长孙轶告诉记者:“7月21日那天的雨太大了,是涞源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涞源县又是一个纯山区县,山多、沟多、汇水面多,所以洪水来得特别急。”晒得黑黑的孙轶满脸严肃地说:“多亏我们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所有的乡村干部都配备了哨子,村里还配备了锣。当我们转移群众的时候,雨声、风声、人们的叫喊声混杂在一起,哨子还真是管了大用了。”

  该镇小河村75岁的老人崔伶告诉记者:“7月21日那天是村干部救了我们,洪水来时,哪里有哨声,我们就知道哪里有干部,我们一家三口爬上山几分钟后,家里十间房就都被洪水冲倒了。”

  灾害发生后,涞源县紧急疏散群众2.5万人,转移安置1.3万人。

  受灾村民吃起了“大锅饭”

  洪水退下后,安置灾民成为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记者在杨家庄镇木吉村看到,很多房屋进水,淤泥达到1米多深,已经不具备居住条件。为了解决灾民的吃、住问题,村里建起了灾民临时安置点,支起了大锅,免费为村民解决一日三餐。

  晚上开饭的时候,远远地我们就闻到了一股股浓浓的饭菜香,两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热气腾腾。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说:“全村有1600多口人,部分外出投亲靠友,在村里还有700多人,大部分群众家里已经没有条件开火做饭了,民政部门拉来了大米、白面,一个企业家每天给村里送来200斤猪肉,村里出钱买菜,一定不能让群众饿肚子。”70岁的赵秀田老人激动地说:“我这辈子赶上了1963年和今年两次水灾,现在都是村里管我们吃、住,这是党给我们的关怀,我知足了。”

  截至目前,涞源县共发放大米3065袋、面粉2803袋、油2631壶、矿泉水6974箱、被褥1.59万件、帐篷1405顶等,累计支出金额738.8万元。

  贫困县经济遭遇重创

  涞源县是保定市西北部的一个全山区县,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按人均2300元新的国定标准,涞源县有189个行政村为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6%,贫困人口11.85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7.2%。

  县扶贫办副主任白秀娥说:“许多刚建起来的扶贫项目都被这场洪灾冲毁了,顾家沟自然村新建起的肉驴饲养项目,几十头驴都被洪水冲走了,损失严重。”顾家沟村村委会主任卢建峰介绍说:“顾家沟村有耕地300多亩,现在只有20多亩未遭灾,其它的都被洪水冲毁了。”

  据该县农业局统计,全县设施农业损失2000多万元,露地蔬菜损失180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6.2万亩,绝收面积3.05万亩,初步测算,全县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40亿元。

  重建自救正在展开

  根据涞源县气候条件,农业部门提出抓紧有利时节,抢种荞麦、萝卜、芥菜、白菜等秋熟作物。县农业局局长李尚润介绍说:“我们已经要求全县各乡镇都要派出农技人员下村入户,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涞源是个山区县,农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也较高,涞源县政府为农民着想,从2010年开始,财政每年拿出73万元,按照每亩玉米18.2元的标准,连续3年对全县玉米作物进行了投保。在进行查勘后,保险公司将根据农作物受灾程度逐一进行赔偿。这个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村民们奔走相告:“这下好了,我们又有了抗灾自救的本钱!”王安镇葫芦头自然村农民高旗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大米 面粉 工作重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