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民自建博物馆留住乡村记忆


  李佳霖

  与中国高速城市化相伴而生的,是以同样速度消失的传统农村记忆。如何抢救正在消失的农村文化遗产?北京市部分村镇自发筹建农民博物馆,收藏农业、农村用品,重现农村的生活场景。在北京市城市化规划的重点地区朝阳区,就出现了南磨房乡区域特色博物馆、高井村史馆等5家农民博物馆。

  自建博物馆留记忆

  在南磨房乡心连心广场的区域特色博物馆内,刨地镐、开苗镐、象鼻子镐等各类农具陈列馆中;收割场景、挖河场景、小熔炼的场景等农业生产景观得到微缩复原;拐子小磨、箩床、饸饹床子、30年代的小棉袄让人依稀感到老北京农村的味道……“虽然地方不大,但农村那些老物件都收藏进来了,来到这有回家的感觉。”常来南磨房乡区域特色博物馆的张大爷说。

  “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市民。留住城市的农村记忆,就是让我们的心灵有依靠,有归宿。”朝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陈巴黎说。

  在另一家农民博物馆高井村史馆,村委会复建了一处民居。墙砖是模具,但门、窗都是从一户拆迁的村民家里搬来的,连门牌号也是原来的,在农舍的一侧,玻璃格子中还摆放着50年代的结婚证和喜帖。

  几个博物馆几乎都是村民主动捐赠展品建成的。“当时是一呼百应,大家也都想留这么一个地方。”南磨房乡区域特色博物馆负责人说。捐赠展品的居民也经常会来博物馆,向观众讲述自己展品的故事。“有的老村民说到情感深处,禁不住老泪纵横。”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魏明孔表示,农民博物馆的建立,说明新一代的农民开始有文化自觉性,并意识到农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运营模式有待探索

  几家博物馆目前均免费开放。博物馆由相应的政府出资修建,并运营维护。馆内的工作人员、讲解员大部分也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这些博物馆都作为村、乡、街道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据了解,几家博物馆在展品数量、结构设计、展示效果上,都还不够成熟。展馆内并未对展品系统分类,也缺少与展品配套的必要介绍,“博物馆的运行,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再完善的东西。”南磨房乡区域特色博物馆负责人说。

  对于今后的发展,南磨房乡区域特色博物馆正在考虑增加博物馆的展品数量。“博物馆,不仅有物,还得物博,这样才能吸引很多游客。”而高井村史馆并没有扩大规模、丰富展品的意愿。村干部果屹娜认为,“我们的定位是服务本村,将其作为一个教育和实践基地,不搞面子工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认同高井村的做法。“建立农民自己的博物馆,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与价值开始整理,并有了清醒的认识,其定位在为本村人服务,很值得赞赏。假如为吸引游客参观、发展旅游去办农民博物馆,就把博物馆办偏了。”

  而魏明孔则对农民博物馆目前的经营模式表示了担忧:“农民博物馆运营费用不低,现在完全由乡、街道或者村政府来运营,当集体资产不再有时,他们是否还有能力将其运转下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