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淅川:“链式培养”构建人才梯队


  “小黄瓜之所以会出现‘大肚腩’,不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是因为后期施肥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近日,在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菜农王新明的蔬菜大棚里,该省农科院专家李玉田一语道破困扰王新明近半个月的难题。

  据了解,王新明是淅川县蔬菜种植大户,今年从建筑行业转向投资蔬菜种植业后,他一口气种下了150亩大棚蔬菜,一跃成为产业带头人。由于自己是新手,王新明还专门聘请了6位有着几十年种菜经验的“老江湖”前来帮忙。但不久前,他种下的新品种小黄瓜却出现了“大肚腩”,中间大、两头小,连老菜农们也摸不着头脑。

  今年3月,王新明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十百千”帮培工程结对仪式。在结对仪式上,李玉田“破格”收下了王新明这个“农民徒弟”。在李玉田的指导下,王新明不仅攻克了许多种植上的技术难题,还引进了生态防虫技术、新品种蔬菜等。

  据淅川县农民培训办公室主任张胜林介绍,该县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今年初与河南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部门达成义务帮培协议。该省10位具备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专家与该县食用菌、茶叶、蔬菜种植等十个产业的带头人建立了师徒关系。

  “简单地看,‘十百千’帮培工程受益的是10个产业带头人,但实际上10个产业带头人肩上的担子也很重。”据张胜林介绍,目前,该县已经与10个产业带头人签订了“军令状”,在他们自己受益于省级专家专业培训的同时,必须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农民,每个人至少要带领100名农民发展产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链式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农业人才梯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马蹬镇金竹河村淡水鱼养殖产业带头人李海江在这次活动中成了该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杨志强的“徒弟”。上个月,在杨志强的帮助下,他从郑州引进了1.82万尾中华鲟鱼苗,并把其中大部分分给了马蹬镇杨营、冯家庄等村的农户。为了让农户真正受益,杨志强与养殖农户签订了协议:养殖户如果没有按要求养殖或者没有及时养殖,要收取一定的鱼苗费。这样一来,农民从被动养殖变成了主动养殖,而杨志强每个星期也会定期抽出时间手把手指导其他农民养鱼。

  目前,在淅川县“十百千”帮培工程的带动下,该县10个生态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引进了新技术和新品种,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进入产业链,拉动了该县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

  任振宇 夏继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施肥 蔬菜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