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本报记者 曹茸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就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情况做了介绍。会后,记者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问题对张桃林进行了专访。

  记者: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张桃林: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在农业和农村区域,没有明确排污口,主要借助降雨或排水将地表存留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带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2007年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达到132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总氮、总磷分别为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这些数字说明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需要说明的是,排放量不是入湖量,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体污染的实际贡献率,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

  记者:那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是什么呢?

  张桃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带来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外部投入品使用量的增长以及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都给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记者:为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上述问题,近年来农业部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张桃林:近年来,农业部与相关部门一起,创新理念思路,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突出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在化肥施用方面:自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已基本覆盖全部农业县,推广面积达12亿亩。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药使用方面:一是消减高毒高风险农药。农药登记管理从注重有效性向更加注重安全性转变。登记试验表明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存在安全隐患的农药,一律不予登记。同时,加强对已登记农药使用的跟踪、安全性评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淘汰了六六六等3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2011年开始,在8个省(市)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调动农民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二是推行统防统治、综合防治。

  为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业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并加强行政推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行动,截至2011年底,完成统防统治面积6.5亿亩次,全国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5%。实践证明,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三是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将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普及纳入为农民办理的实事之一,逐年加大培训力度。如2011年我部举办安全用药培训班350期次,累计培训专业化统防统治从业人员、农药经销商、种植专业户等1.7万人次。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稻达98%以上,蔬菜和水果也达95%以上。

  在兽用抗菌药物(抗生素)使用方面:近年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兽用抗菌药物(抗生素)的监管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2002年以来先后发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等。各省市区也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二是严格兽药行政审批。严格限制人用抗生素用于动物。2005年开展了兽药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并组织查处清缴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抗生素的生产品种和数量。三是强化用药监管。农业部每年组织实施兽药残留监控和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同时对残留超标样品实行严格的追踪再抽检制度和后续查处工作,加强了残留监管工作。四是制定残留标准。2002年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截至目前,已制定发布145个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可检测药物150余种,为开展残留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五是推进健康养殖。从环境、饲养管理、饲料、兽药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减少抗生素使用。去年农业部在全国认定了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55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残留 沼气 处理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