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佩 通讯员 满东广
“种了那么多年的桃,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桃王’!回头,我可一定要好好谢谢专家,要不是他们,我哪能种出那么好的水蜜桃?”日前,在江苏省新沂市第二届赏桃、品桃、评桃大会颁奖现场,刚刚获得“桃王”称号的桃农李义手捧奖杯喜不自禁。
47岁的李义是新沂市踢球山林场农民,有10亩地,种了7年桃。“原来,我们种桃,都是土方法,效益不高;现在,有专家指导,今年每亩纯效益过万元肯定没问题!”李义告诉记者,正是依靠新品种和新技术,他种的水蜜桃个头大、色泽好、味道甜,12个大桃子批发价就能卖到100多元,销路非常好。
新沂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最适宜栽培桃树的地区之一。原本这里丘陵成片,自2006年起,当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科学开发土地,发展水蜜桃产业。
“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据新沂市农业委员会主任赵丰顺介绍,为加快水蜜桃产业发展,近年来,当地积极与江苏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科技合作,这些果树专家、教授长年活跃在新沂市各个桃园里,帮助当地改造土壤条件,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并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带动一批像李义这样的果农增收致富。
踢球山鼎圣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晁呈松承包了900多亩土地栽种水蜜桃,正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生产的“幸福老大”水蜜桃远近闻名。记者在果园里采访时看到,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实验园”也设立在他的果园里,试验地的每排果树前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品种名称。
“我们每年都要引进几个新品种试种,经几年培育‘服’了水土后,品质好再让农民种植。”长年驻村手把手指导农民的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刘广勤告诉记者,自2009年园艺所与新沂市开展合作以来,至今,省农科院已在当地推广培育了“霞脆”、“霞晖6号”、“霞晖8号”及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的“春美”、“春蜜”,这些品种逐步成为当地主栽品种,使新沂桃果供应期由原来的10~20天延长到4个月,帮助农民增收近32%。
“向农民推广新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到这些年做技术推广的经历,刘广勤颇有感触。刚到新沂时,专家组决定率先推广早中熟水蜜桃品种全园套袋、分时摘袋技术,桃农因成本增加极少愿意尝试。于是,专家组找到晁呈松,让他“打头阵”。经过专家驻点指导,这个仅有3年半桃树栽培经验的青年农民引种桃树新品种8个,果实套袋率100%,水蜜桃品质大幅提高。在新技术应用获得收益后,晁呈松所在的新沂市时集镇踢球山林场桃树基地的新技术入户率达100%,示范效应迅速扩大。
“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是我们果农增收最重要的保证,也让我们新沂的水蜜桃让人‘心仪’,卖出好价钱。”晁呈松感慨道。现在,新沂的桃园,常年来田间地头指导的专家就有20多名。踢球山、马陵山、徐塘等十多处果园,每一处都有“专家示范园”,随时让果农近距离学习。
据了解,近年来仅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专家就在新沂推广了节水灌溉、微喷灌溉、园艺地布覆盖等10多项技术。如机械授粉技术每亩为桃园节省3~4个劳动力,节约雇工成本150元以上,产量提高10%;而园艺地布覆盖技术,让桃农不再为除草发愁,每亩地投入200元,可连续使用5年,且自动降解。
目前,新沂市水蜜桃已发展到3.5万亩,年产鲜桃5万多吨,远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全市共有600多个种桃大户,12个桃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了近2000多户果农走上种桃致富之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25/18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