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湟源畜牧业快步走上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 郜晋亮 通讯员 张宗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满青海省湟源县波航乡纳隆村大地,这里的自动化产奶站已是热闹非凡,两排站立整齐的奶牛正在安静地接受自动挤奶机挤奶。工人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谈笑着,盘算着今年的收入,谋划着来年的打算……这是湟源县持续几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带来的喜人成果。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湟源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大力建设饲草业等特色产业,加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协调、农户受益的“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2011年,湟源县畜牧业总产值达3.12亿元。

    草业建设强基础

    “今年乡里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白燕麦、小黑麦为主的饲草种植面积达1.5万亩。浪湾、石崖湾两个村种植的青饲草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2080吨,农户可实现经济收入170多万元。”波航乡副乡长康海文在浪湾村饲草种植基地看到长势喜人的草饲料时激动地说。

    “我们要在充分保护现有草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饲草业,逐步加快畜牧业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发展。”湟源县农牧局局长王刚介绍说。

    近年来,湟源县通过调整养殖业结构,采取建立畜牧业商品基地、养殖示范点等措施,大力发展畜草产业建设。目前,湟源县从事饲草规模种植的专业户4000户、合作社8个;种植青饲草15万亩,年产鲜饲草4.5亿公斤,初步形成了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破“瓶颈”

    “再过两个多月,我饲养的这些家伙就可以回收了,按每只以100元的纯利计算,半年就能挣到3万多元。”家住湟源县波航乡泉儿湾村的张海寿,看着自己精心饲养的300只灰雁,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说起规模养殖时,王刚告诉记者:“以前农户都是分散养殖,效益不高,规模也上不去,现在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养殖上千头(只)的规模化养猪场已达到13个,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

    加强基地建设,注重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种的产业化布局,积极引进特色养殖,推行大户带动、“公司+基地+农户”等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畜牧业,是湟源县产业转型破“瓶颈”的思想内涵。目前,湟源县新建改扩建奶源基地、肉牛羊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及养鹿、养雁特色养殖基地等48个,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养殖为主,家禽、特色养殖为支撑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龙头带动保销路

    “今年我们的牛羊肉不但畅销西宁地区,而且还打入甘肃、陕西、西藏等地。”长期从事牛羊贩运的日月乡下若药村村民赵宝德自豪地说。究其根源,“企业带动”加“产加销一条龙”是湟源县开启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而产业链条中异军突起的龙头企业,则是让湟源畜牧业步入快车道的“开路先锋”。

    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牧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及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企业。公司负责人赵依林介绍说,仅去年一年带动起来畜牧养殖、饲草收购、羊板粪收购等的农户就有近1000户,每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

    湟源县通过扶优扶强、产业互动、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使“三江一力”、“圣源牧场”等一批大型企业成功落户湟源。2011年,湟源县26家畜牧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1%,龙头企业带动了近1.5万农户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如今,在湟源,以“公司+农户+合作社”为主的产、供、销体系正逐渐形成。

    循环经济注活力

    “现在修建的这几个沼气池能基本足够处理目前饲养牲畜粪便的需要,往后还得再修建几个。”在三江一力养殖场,十几名正在修建沼气池的工人边干活边和记者聊天。“我们通过牲畜的粪便发展沼气产业,同时还将生成的有机肥廉价卖给附近的农民,这样既环保,又卫生,而且还能增加企业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你说这是多好的事啊!”赵依林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牲畜 处理 畜牧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