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一位少数民族女孩接受访问。
陈胜伟 文/图
“民间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浙江省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政策却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少古建筑损坏严重。”经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吴颖颖和她的同学们,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迫切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北方村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坛”上,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指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每天平均有近300个自然村消失,其中包括众多古村落,保护古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今年暑假开始,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专业的8名师生便组成志愿者服务团,深入温州部分县市寻访古村落,并在古村落的街头巷尾采访当地居民及游客、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深入了解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和文化传承现状,传播和谐生态的古村落发展理念。志愿者王梦萦说:“我们通过与当地的居民交谈,填写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村落开发的看法,希望能够在居民和相关机构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古村落的保护。”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目前古村落的游客主要以城市游客、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为主,以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体验民俗风情,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古建筑为主。
“其实大部分游客都认为,通过开发古村落能够实现其保护、旅游、教育、扶贫四大功能,完全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但是通过调研也发现,由于古村落的开发,大都没有系统的保护规划、村民缺少保护和传承意识、古村落所在地经济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资金不足,再加上古村落内外交通不够便利,旅游商品质量没有保证,古村落的体验活动不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精神享受程度不够高,这一切都给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带来很大的影响。”志愿者沈家烨调查后认为,古村落开发保护任重道远。尤其是居住其间的村民,连生活都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很多地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对于古村落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志愿者林春叶认为:“虽然大部分的人内心中都是支持古村落的开发,但是还是有很多居民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存在很多不解与分歧,导致政策落实难。古村落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古建筑的保护,但是在古村落的实际开发中,却存在珍贵的建筑物破损甚至倒塌后无人修理的情况,古村落所得到的收入又不能够惠及于民,因而百姓对于政府开发并不积极配合。个别居民的土地被征收后,实际得到的补偿很少,在没有其他谋生渠道来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让他们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产生了更加严重的抵触心理。”
“通过几天的走访,我们找到了很多影响古村落保护、开发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把相关问题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引起他们的重视。希望能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探索出一条走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志愿者吴颖颖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21/18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