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重庆市柑橘面积达240万亩,产量185万吨。基本形成了“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完整的柑橘经济产业链。
晚熟、加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常在夏季买到的脐橙成熟于11月到翌年1月,看着个大,色泽也不错,剥开却很干燥,吃起来也没有冬季那么新鲜多汁。这一般是因为长时间储藏所致,或为了错开销售高峰期,人为延迟采摘时间,造成果实水分的过多流失。
“柑橘滞销在近几年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闻。出现卖难时,柑橘最低卖8分钱一斤,甜橙2角钱一斤。有不少农民甚至不卖果了,而是把柑橘剥开,卖皮。”奉节县安坪镇脐橙站技术人员周安贵告诉记者。
是柑橘种得太多?是销售渠道不畅通?还是品牌意识不强?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周常勇分析说,这些因素都有,但关键在于产业结构问题。目前,我国90%仍为鲜果消费,80%产品在10月~12月集中采收应市,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造成鲜果产销季节价贱伤农,反复出现区域性、季节性滞销问题;加工果所占比例仍偏低,大量鲜果积压和腐损,而夏秋季节我国又大量进口国外鲜柑橘,结构性原因导致果农效益难以达到预期。
2008年底,重庆市提出“晚熟与加工并重”,错季上市,延伸产业链条,制定了“三季有鲜果、8个月能加工”的结构调整目标。鲜食柑橘做到“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中,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2月~6月成熟上市的晚熟柑橘。
“重庆是农业部确定的柑橘优势产区和橙汁产业重点基地。重庆率先大规模发展晚熟柑橘品种及柑橘加工业,走在了全国柑橘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周常勇说。
晚熟柑橘不是反季节农产品,也不同于挂树贮藏、冷链保鲜等贮藏手段保存下来的柑橘产品。晚熟柑橘一般只生长在全年无霜期长、冬季无冻害的气候中,果实能在树上安全越冬。重庆库区正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大规模生产晚熟柑橘的产区。
“我们利用种苗补贴进行结构调控。根据优势产区布局,只针对当地适宜品种进行补贴。比如,奉节补贴晚熟脐橙,忠县补贴早中晚配套的加工品种,长寿区主要补贴鲜食晚熟柑橘品种。”重庆市农委特经处处长洪国伟说,重庆市整合资金1亿多元,按照每亩270元的标准,对种苗实施大面积补贴。
在深加工方面,重庆市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橙汁加工企业,以及果实商品化处理与营销企业,目前橙汁加工及果实商品化年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2009年,柑橘价格跌到0.19元一斤。加工厂开工后,价格一下子上来了,最高达到1.4元一斤。”重庆市农委农技推广站副站长熊伟说。
如今,重庆柑橘早、中、晚熟比例由之前的3∶82∶15调整到6∶67∶27,鲜食与加工柑橘品种结构从之前的8∶2调整到6∶4。2011年,重庆晚熟柑橘产地价达每公斤10元左右,较普通中熟品种高出2倍以上,亩产值过万元。
“晚熟柑橘市场空间广阔。从国内看,国内能产晚熟柑橘的主要就是三峡库区;从全球范围看,这时候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柑橘还没成熟,而北半球产的柑橘都是冷藏保鲜的。因此,发展晚熟柑橘,避开国内外集中上市高峰,很有前景,可以销售到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评价说,重庆柑橘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柑橘产业舞步踩着科技创新的节奏
世界柑橘产业长期受困于种苗带病毒率高、疫病监控和配套良法滞后等问题。“由于长期无性繁殖中易积累感染病毒病,带病苗木和接穗传播问题突出。”张洪松说,黄龙病、溃疡病等检疫类病害长期在巴西、美国等主产国肆虐。我国两广、福建等沿海主产区也因此年直接损失就达10亿多元。
“库区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库区适宜柑橘生长,但长期以来,这种资源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张洪松说,库区山高坡陡,土质瘠薄,果树缺素黄化率98.5%。2006年全市平均亩产514公斤,在全国几乎垫底。晚熟柑橘落果率70%以上的果园随处可见。
为突破我国柑橘种苗无毒化进程慢、育苗水平低等技术瓶颈,重庆开展了柑橘脱毒及无病毒育苗等技术研究,创建了世界最大的柑橘无病毒原种库,集成创新柑橘无病毒容器苗和简易网室起垄育苗技术,创建我国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柑橘良繁技术整体跨越。目前已经推广至四川、湖南、江西等12个柑橘主产省的46个良繁场,年产能6480万株。这些技术也因此成为全国柑橘看重庆的技术核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07/18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