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国 郭少雅
曹新月是2010年进入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张各庄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入职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其他大学生村官一起,抱着大大的投票箱,挨家挨户发放测评表,被测评的,是管辖着4.5万人口、38个行政村、58个党支部、近两千名党员的永乐店镇党委。
“永乐店镇的老百姓权力大了,上可以评党委、评支部,下可以评党员,评村民。干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全是老百姓们说了算!”如今,义务承担永乐店镇“四评”机制主题展览馆解说员工作的曹新月,提起两年前初识“四评”机制,依旧难掩兴奋之情。
把人心拢起来,把形象树起来
永乐店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南部,自1998年以来,先后历经三次区划调整:1998年永乐店农场原所辖的六个乡划归通州区,永乐店乡正式建立。2000年8月,通州区将小务乡、永乐店乡合并为永乐店镇。2001年11月,又将柴厂屯镇并入永乐店镇管辖至今。
合并之初,经济基础薄弱、民生问题突出、干部思想波动。镇党委决心通过发挥党委和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把人心拢起来,把形象树起来,把干劲评出来。
2004年,结合永乐店镇6万亩速生林建设,镇党委实施“党委加基地、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机制。建起融科技培训、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林菌间作示范基地;投资800万元建立“北京绿源食用菌菌棒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低成本生产资料;在村支部的扶持下发展农民专业协会25个……七年努力之后,全镇年税收由0.32亿元上升到4.1亿元,人均年收入由5650元上升到1.25万元。
2005年,“党员责任区”制度建立,原本不过200余人的农村工作者小分队有了责任区党员的加入,变成了1000余人的大队伍。38个行政村,837个党员责任区,联系群众12506户,实现100%农户全覆盖。
2006年,镇中心的文化广场上,5000多名来自38个行政村的老少爷们对着台上第一次上台述职演讲的村支书们,郑重地在测评表上划上自己的考评“意见”。
2007年,大学生村官把“群众满意度测评表”送进每一户村民的大门,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也纳入群众评议的范围。当年,小务村、小安村水质不达标,西河村、坚村不通公交车等问题列入了镇党委的整改台账。
2009年,“好村民”评选活动让村民兴奋不已,一个个“好村民”的标牌在门前巷口挂起。婆媳争吵少了,邻里纠纷少了。
“一切评议老百姓说了算!”
“我是那一年38个村支书中,唯一脱稿演讲的。”回想起2010年自己第一次在5000人大会上的述职演讲,从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陈辛庄村支书陈冉依旧难掩自豪之情。
“通州区永乐店镇村党支部书记述职大会”是永乐店镇村级干部“双述双评”考核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都会组织年初述职、年终述职、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等四项工作,通过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干部是否胜任最终由群众说了算。
述职大会上,横向比较尤其明显。除本村支书外,村民们还为其他村的支书打分。述职现场,村民们“攀比”着村支书们的政绩。“他们村过年每家发牛肉,咱村没有。”听到其他村福利好,永二村一名村民给自家村支书评了个“一般”。
“‘双述双评’与其说是个测评机制,不如说是一个倒逼机制。当了快十年的村支书,真让我给五千多人作汇报,还真冒汗。得切实给老百姓做实事,要不到了来年的大会上,你怎么跟大家说啊?”小务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利坦言。
群众考核分数在干部考核中占据了50%的权重,作为村支书发放报酬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对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由镇党委诫勉谈话,连续两次,就要及时作出组织调整。自2006年以来,共有12名支部书记因“双述双评”不称职而受到处理。
“村民都是我们的铁杆粉丝!”
每周一,镇党委信访办干部杨勇刚就会挎上一大串钥匙,到38个村依次“走乡串户”,收集投放在38个“书记信箱”中的群众信件。厚厚的一叠信件被整理、登记,七日之内,村民就可以在村头的“信息反馈栏”上找到镇党委对自己反映事件的办理结果和整改措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03/18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