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四难村”到“最美村”


    本报记者 马健 实习生 王明锋

    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有一个离海岸2.8海里的海岛,红树林边涛声阵阵,花木掩映处有海上度假村,这里是“湛江最美丽的村庄”——特呈岛。2003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特呈岛考察,嘱托各级政府着力解决岛上村民“饮水难、行路难、卖鱼难、避风难”的“四难”问题。2004年,特呈岛已建起7公里长景观别致的绿化美化环岛公路,所有自然村的道路全部被硬化,钻了两口200多米深的深井,结束了海岛800年来饮水难的历史。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特呈岛党总支积极制订发展方案,坚持把发展海洋渔业与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两位一体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走上海岛特色经济的发展轨道。

    上世纪90年代,特呈岛便有村民从事潜水网箱养殖致富,村里的党总支委员陈才均和陈武汉是养殖能手,但和其他渔民一样,长期以来都无法克服散养带来的浅水网箱养殖密度大、养殖时间长、技术老化的问题。2005年,两人痛感浅水养殖技术落后、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局限,听闻中山大学黎组福教授是深网养殖的专家,特意登门求教,回岛后一家一户动员渔民们加入养殖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10户渔民入股。“我们迫切地想开辟出一条深水网箱养殖的路子,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但大多数渔民开始持观望态度,这对我们是一大考验,只有我们取得成功,才能吸引渔民组成海上养殖联合体。”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武汉告诉记者。2007年,通过筹资贷款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一个直径53.5米,周长160米,面积超过标准足球场的深水养殖网箱“巨无霸”在湛江特呈岛附近海域亮相。可养鱼80~100吨,相当于800个传统网箱。日前,经过建立示范推广基地的推广,深水网箱发展到72个,共有50户渔民加入合作社,养殖年产量达到5000多吨,年产值7500多万元。

    “目前的深水网箱养殖必须由内海向外海发展,才能大力发展近海旅游,并保护好岛南面特有的红树林。”特呈岛党总支书记陈那佑说,深水养殖箱的拆除和重新安装涉及到50多户渔民的利益,调整发展战略遇到了阻力,“我们党总支表决研究只能给对策,具体还得合作社的成员们自己从大局出发,牺牲眼前利益,成全海岛生态旅游开发大局。陈武汉和陈才均同志身上的担子最重,一直到今年4月份,才做通所有社员的思想工作,开始往外海转移。”陈那佑非常认同两位党委委员的工作。当记者来到岛西面时,深水养殖网箱的拆解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渔民们古铜色的身躯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光。而近旁的红树林,落潮后,有游客正结伴踏入深处观赏。

    把网箱养殖由内海转移到外海,正是特呈岛调整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海岛旅游综合开发的一大举措。为增强股份合作社的示范领导,特呈岛党总支在霞山区政府的支持下,整合湛江市旅游资源,引进中鑫公司,开发“渔家乐、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以海岛旅游业促进渔民增收。

    “红树林是大海给予我们全体特呈岛人的恩赐,不要说这珍贵的红树林,哪怕是岛上的榕树,我们也绝不允许任何人盗卖,必须对海岛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才能打造一个生态旅游岛。”陈那佑说道。2008年4月,特呈岛被批准为广东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此,霞山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特呈岛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整合湛江市旅游资源,由湛江市中心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亿元完成特呈岛旅游度假村建设。如今,已建成旅游码头、渔岛饭店,并开发出“特呈渔家”特色的温泉别墅、小木屋、酒吧街及海岸旅游设施。

    在特呈岛旅游度假村的示范引导下,村民纷纷出资兴建股份合作社。2008年至今,村民投资先后建成了海景渔庄、红岛渔庄、华锋水上休闲俱乐部。红岛渔庄的主人正是党员陈伟军,在村委会的号召下,他们全家人齐上阵搞起了渔家乐,提供食宿及海上垂钓租赁服务。如今,已投入200万元对渔庄进行了重建翻新,日平均接待游客就餐达40多桌,并带动了周围5户渔民投资渔家乐。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特呈岛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300万元,增加本岛就业人员350人。

    “以岛上渔家为集散点,科学策划海岛特色旅游景点,基本形成旅游产业链,实现海岛经济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大转移,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不辜负胡总书记的嘱托,把特呈岛建设成生态文明旅游新岛。”陈那佑说到海岛生态文明旅游发展时信心十足,一个渔民安居乐业、游客心生向往的优美海岛画卷正徐徐展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网箱养殖 红树林 可持续发展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