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做农业是我一生的追求


    本报记者 程鸿飞 买天 文/图

    “做农业,经济效益不是很可观,但我喜欢这行,这是我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的事业,也是我一生的追求。”这是江西玉丰集团董事长张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小蓝工业园的玉丰集团蔬菜冷藏库区,见到张玉林时,他并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在办公楼后的冷藏库里。“刚拉走了几车冷藏蔬菜,因为量比较大,我不放心,所以亲自到库里看一看。”张玉林一边查看蔬菜储藏情况,一边带着记者参观。

    今年38岁的张玉林戴着一副眼镜,记者采访他的当天穿着一件红色T恤,显得很有活力。张玉林面庞有些白皙,说话语速平缓,很难看得出他是一个经常与泥土打交道的人。而正是这样一个看着有些书生气的人,却将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地风生水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从在菜地种菜走到企业董事长的位置,张玉林用了10年的时间;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街头小贩到南昌市人大代表的角色转换,张玉林用了7年的时间。这是南昌一个从田地里刨出来的草根传奇。

    张玉林感叹:“20岁从家乡农村来到南昌市区,18年的打拼,在成就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我抱着‘富了不忘乡亲’的情结,回乡搞建设,昔日贫穷的小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敢说这都是我的功劳,但我愿一直为家乡回报下去。”

    从蔬菜小贩做到企业经理人

    张玉林的家乡在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芦源村。张玉林家中兄弟姊妹多,读完小学他就辍学了。15岁时他跟着大哥养鱼,18岁他跟着老乡到武汉炒瓜子,每月赚100元工资。

    贫困的生活没有禁锢年轻人创业的欲望。1993年春节后,不到20岁的张玉林怀揣300元来到南昌市区,在建德观的水观音亭旁找到了立足之地,这是个采访中他多次提到的地名。而正是这个地方开启了他的未来,是他创业的发祥地。

    在建德观,生活对20岁的张玉林来说充满艰辛,他成了一个装卸工兼小菜贩。每天凌晨他要将整整一车菜卸下地,赚10块钱,而后批发200斤左右的菜摆摊零卖,再赚10块钱。而正是从此他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辛苦多了也就变成了甜。商机每天都有,不用心去抓就会稍纵即逝。”张玉林说,从1994年开始他与朋友合伙干上了蔬菜长途运输。三年后他独立做起了老板,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怀揣20万元他开始追逐更大的“野心”。那一年,他24岁。

    1999年,他萌生了在老家村上建蔬菜基地公司的想法,那年他自己种了10亩。建成的蔬菜基地与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不谋而合,他的公司很快成了南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

    2005年,张玉林随市农业代表团访问日本,现代化农业种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开创更有特色的蔬菜种植企业在他的心里生了根。现在玉丰集团在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和南昌县向塘镇等地拥有2000多亩蔬菜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近千户农民种菜,每年直接或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近千万元。“在基地,有百余名农民从事蔬菜种植,每人每月可领到2200元的工资。他们不离地不离家变成了有保障的产业工人,对此我很欣慰。”张玉林说。

    张玉林的公司每年以保证农民利润的价格和农户签订蔬菜购销合同,有时市场行情不好,亏损也收;行情涨了,农民直接卖给了市场,他也不计较。

    集团化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玉丰集团成立于2002年,现有员工近千人,拥有种植基地两处。公司独立经营的示范核心区12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00多亩,年销售蔬菜数千万公斤,销售额近亿元,利税近千万元。集团下辖五个实业公司,分门别类经营蔬菜种植、蔬菜贸易、蔬菜冷藏保鲜、农产品连锁经营和文化传播等产业。

    在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玉丰集团投资9000多万元建起了江西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冷藏保鲜基地,规模达12000吨。“蔬菜等农产品经过冷藏保鲜后,杀死依附在上面的细菌和虫卵,更有益人的身体健康。公司开发的保鲜净菜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形成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此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品牌有了国际影响力。”张玉林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冷藏 蔬菜基地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