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龙 本报记者 张丛
滚滚的怒江水由北向南奔流不息,两岸郁郁葱葱的高山林木,与滚滚流水相辉映,神秘、美丽而壮观,但这片神秘而富有水资源和林木资源的地方却是我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云南怒江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大部分地区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滞后、生活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公共服务水平低、经济欠发达,特别是交通落后、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低下等状况十分突出,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2011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省平均水平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倒数第一位;按照新确定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全州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都是贫困群体。
“我们守着水、林木、旅游等丰富的资源却过着全省甚至全国人民中最贫困的生活,山高、坡陡、谷深的自然条件都是怒江落后的先天制约条件。”福贡县县委书记杨国宗一语道破贫困的根源。
福贡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的怒江大峡谷腹地,全县10.1万人,境内以傈僳族和怒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到了总人口的98.3%,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832元,在云南各县区中垫底,8万多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按照国家新标准2300元计算),有1.6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按农民人均收入785元计算)。
福贡县的贫困是历史性的也是现实性的: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差;缺乏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难度大;财源匮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规划产业发展,力图在产业扶贫开发和旅游上做好文章,尽快实现超赶全省的平均富裕程度的目标。”杨国宗说。
如今福贡县的山上已经种上了核桃、草果等重要经济林木共42万亩、中草药20万亩。
杨国宗对未来的扶贫工作很有信心:“现在部分经济林果已经看到效益,今年我们一定会实现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十二五末,大多果木会进入挂果期,我们会努力实现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福贡县的扶贫开发是怒江州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怒江多年的扶贫攻坚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贫困面大、脱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返贫率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两大两高一多一深”贫困特征依旧明显。部分村社农牧民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很突出。
怒江州州长李四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为扶持农业发展,推进扶贫开发,怒江州实施了“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百万株庭院经济林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百万亩林果基地),着力发展核桃、漆树、中药材、蔬菜、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完成林果产业基地169万亩,庭院经济林153万株,中药材基地50万亩,农民收入的60%来自“四个百万”工程,80%以上的农户从中受益,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怒江州扶贫开发10年来,累计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7.29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51万人。
李四明说:“十二五期间,怒江将做好产业扶贫,加快构建符合怒江实际的高原特色农业体系。紧紧抓住中央及省级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东中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重大机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早谋划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及措施,推动全州高原特色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25/18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