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安徽农垦秸秆粉碎还田


    安徽农垦寿县寿西湖农场在总结往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行小麦秸秆禁焚、秸秆还田工作。图为大型机械正在地里作业。

    夏长信 摄

    小麦虽已收割完毕,但是在安徽省农垦沿淮农场的麦茬地里,仍然是机声隆隆,垦区各农场正对麦茬进行二次作业,粉碎还田。

    6月13日,位于宿州的安徽农垦夹沟农场刚刚抢收完小麦,就快速组织秸秆粉碎机下地,每台机器每天最多可粉碎400亩,全场1.2万亩麦茬要不了三天即可粉碎还田。农场党委书记温广信说:“从2001年起,夹沟农场连续12年亩产过千斤,今年虽遭遇病虫害,全场小麦平均单产仍超过550公斤,部分田块达到670公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农场长期坚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秸秆还田虽然带来了一亩地十几元的成本增加,但却得到了更大的收益。 为了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安徽农垦所属各农场充分发挥组织化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实施作物秸秆还田,每年投入500万元,全面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等改善农田土质的农业技术和购置先进的机械设备。目前,全系统小麦秸秆还田面积已达90%以上,夹沟等农场已达

    100%。

    夹沟农场坚持对秸秆还田的农户实施每亩12元的补贴。小麦、大豆秸秆还田还使该农场土壤容重由每立方厘米1.31克降低到1.018克,有机质由1.1%提高到2.5%,同时改善了土壤保水持水能力。

    正在地里忙着粉碎麦秸的龙亢农场三分场职工王立刚说:“因为年年秸秆还田,土壤得到了有效改良,每年每亩地少施20-25斤尿素,秋季的水稻亩产量,增加了80到100斤,每亩增加效益100多元。”土壤条件的改善,大大降低了家庭农场对于肥料品的投入。据统计,仅此一项,全系统以麦、豆、稻作物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每年可增收近3000万元。

    鲍广云 夏长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组织化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