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中原探索


    “我还在附近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吃住都在家,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现在你让我搬回去,我也不会走的。”儿媳妇董小玲抢过话来说。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通过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显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增加了农民财富积累和财产性收入,让农民从“无产者”成为“有产者”。如4月6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市舞钢市向搬入新型农村社区的21户农民颁发了首批“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5月30日,其中的10户农民又正式通过农房抵押获贷331万元,农民最重要资产农房由过去的“死资产”变为“活资本”。此外,通过为社区农民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让农民同等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享受到了普惠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通过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采访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城镇中“镇”的规模偏小,集聚辐射力不强;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等。而这些问题在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正在得到解决。

    古语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这句话说来容易,但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人民意愿、对人民负责并不容易。河南一些地方的做法实实在在,就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为民”,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稳中求进,坚持让农民在城镇化中获得实惠。从农村切入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参与者应该是农民,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农民。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目标过高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农民没能在城镇化中获得最大收益,至少是他们所认可的最大收益。如何“厚民”?记者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就应因村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决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直接“拷贝”和“移植”城镇或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也切忌“一刀切”、摊大饼、搞运动。

    中原经济区同时也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村庄是中国城镇的根,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的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的支撑。在大刀阔斧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深刻了解历史、正确把握现在的基础上正确地走向未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性建设、乡村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农民利益的保护,乃至中华民族长远文化利益的保护,有着表里相衬、唇亡齿寒的重大关联。在我国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全过程中,始终都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因为历史的价值往往在失去之后才更加凸现,而我们的现代化之路确应防止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只留下不能承受的历史空白。

    几天的采访结束了。记者认为,在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的创新实践,在不触动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将促进农民和农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摆脱土地指标对城镇化、工业化的硬性约束,并让农民破天荒有了财产性收入,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实现多方共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合村并点、拆旧建新,腾出大量的村庄占地复耕,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还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从而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破解“三农”难题非朝夕之功,革故鼎新,任重道远。中原经济区不仅是经济区,还是试验区,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大胆求证,细心探索。相信中原大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高屋建瓴的规划与设计引领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和谐努力下,一定能够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出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西瓜 粮食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