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中原探索


    [采访札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形成可持续良性发展的运作机制。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远不只是规划引导农民建房和“上楼”,也不仅仅是把农民变成市民,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很难想象,农民“上楼”了,他们中大部分人还要每天跑出几公里去种地;我们更不能想象,农民的“腰包”没有鼓起来,如何享受“市民待遇”?楼高万丈“基”为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好比建一幢大厦,产业就是大厦的基础。有产业,农民就业才有基础,农民收入才有保障,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真正“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河南各地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商贸则商贸、宜旅游则旅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正在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不断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就地实现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践证明,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才能真正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真正为中原大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从“粮食要保”到“企业要上”,再到“农民要富”——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所系,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发展所需,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使命所在

    [采访实录]

    记者听说济源市的耕地流转比例已经超过70%,近年来又出了不少种粮大户,特地前去采访了目前当地承包土地最多的种粮大户王新渠。他在思礼镇涧北村等村共承包5000亩土地,注册有汇鑫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有1000多人,整个村共有3000多人。王新渠从事工商业获得资本后,投资7000万元,到年底共投资1亿元来承包和建设,一亩地的流转费是1000元,除了种粮还建了不少大棚提供给村民,村民只需要每年交1000元就能租用大棚。种出的蔬菜、水果由王新渠通过合作社销往外地。一个大棚的种植面积为1.5亩,目前月收入能达1万元。

    在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牛东红介绍,在全球有120万职员的著名企业富士康,今年以来在济源投入34亿元兴办新的产业基地,占地1415亩,其中1000亩熟地,415亩新征地,政府配套十几亿元。济源的富士康直接复制郑州的模式,从开始协商到最后签约一共只用了1个月。今年第一期项目建成后可以直接解决3.7万人的就业,到明年可能达到10万人的就业规模。

    据了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兰考县,近年来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2011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1.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2个;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达到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5亿元,增长30.7%,增幅居全省10个直管县第一位。另外,焦裕禄当年治理风沙的“农桐间作”模式,在兰考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50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100多亿元、解决4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

    沁阳市袁屯村村委会主任秦东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乡村的发展必须有产业作基础。26岁时,我有机会成为沁阳市年龄最小的建筑公司老板,为了工作生活方便,举家迁到了城里。一次回村探亲时,我看到驻队干部为筹集绿化资金而愁眉不展,当即拿出8000元钱。因为这件事,2004年村委换届前夕,老支书动员我回村竞选,就这样当上了村委会主任。2006年起,以建160套连排式住宅楼为起点,袁屯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袁屯村走出了一条主动实现城市化的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用此方法,村民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不足2000元达到了2011年的1.5万元。同时,整理节约出来的土地,将全部用于村庄发展,会不断给百姓带来更好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

    60多岁的耿天富一家是袁屯村社区家喻户晓的“明星之家”,因为每次有人来袁屯参观,首先步入的总是他们家坐落在村口的小楼。

    “看看我们的新社区建得多漂亮,房子是别墅、又大又敞亮,还建有服务中心、幼儿园、超市和活动广场,城里有的,俺这里也有,再也不用‘一代人建三次房’了。”记者一问起新社区的情况,袁家屯村社区的居民耿天富就连声叫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西瓜 粮食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