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就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区别,求教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夏炎。他解释道:从新农村到新型农村社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其内涵远远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它的目的是要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和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建国以来继土改、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又一次触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也可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真正着力点。
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卢新科向记者介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跟以前的新农村建设相比,更侧重于配套措施。在建设好新型现代化住宅区域的同时,配套建设好幼儿园、医院、文体设施等,还要做到六通(水、电、路、气、有线电视、宽带)、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二集中(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
在济源市王屋乡富裕社区,记者采访了村民王正才。他52岁,现在阳光兔业上班,有两个孩子,一个外出做生意,一个读高中。说起现在农业能不能赚钱,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平时除了在阳光兔业养兔之外,我还种西瓜。以前这里还没修路时,种的西瓜不多,因为没法收购,种西瓜有七八年了,但没形成规模,都是小打小闹。一下雨,泥大水深,根本就没法走。现在路修到家门口了,我们的西瓜就好卖了。特别是去年西瓜给农民带来的利润非常大,前年把西瓜运到山下去卖,去年就直接在地里给卖了。现在我们成立了西瓜专业合作社,种的西瓜都是无公害的,一亩地大概能有6000元的收成。一般每户有3亩地以上,平时这些地还可以用来白菜制种,种大葱。一年下来,也有个四五万元的收入。”
可能正是农业高效益的吸引,不少年轻人放弃打工生活回到了乡村。在富裕社区,我们遇到了20岁出头的村民张伟峰。他说:“这几年都在外面打工,现在村里发展形势好,准备回来干了。无论是在家搞养殖、还是种果园,收入都会不错。”
在漯河市临颍县北徐社区,记者见到这里不但有高层低层不同类型的楼房,还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水、电、天然气、宽带配套齐全,村里打了两眼1500米深的地热井,全体村民喝上了矿泉水,洗上了温泉澡,并利用地热取暖。文化大院和远程教育服务中心里,设有文艺演播大厅、图书室、阅览室、农民培训学校等。占地120多亩的北徐花园、文化广场,配有LED户外大屏幕、全民健身设施,安装了美观漂亮的广场灯,每天早上、晚上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为群众健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村党委书记徐德全向记者介绍,北徐庄村有3000多口人,2400余亩耕地,原来是人多地少、旱涝无常,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的穷村。改革开放后在“一抓粮袋子打基础,二抓钱袋子迈大步,三抓脑袋子奔富路,四抓结构调整展宏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北徐庄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目前北徐庄新社区有粮食加工、饲料厂、屠宰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6000多人在这里上班,其中包括村里的1000多劳动力。北徐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了村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村民就近上班的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已入住新社区的潘凤枝说,以前种两亩多地,不够家用,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到广东打工,现在在新社区家里分了两套房,每套135平方米,装修得跟城市没有两样。土地流转后每年能拿300斤面粉,400元补贴,逢年过节还供应猪肉、牛肉、鱼、鸡蛋、饼干等生活用品福利。有房有业,儿子儿媳们都回来了,在附近的家纺厂打工,计件工资,每月最少能赚2000多元,多的时候能拿到4000元。在大儿媳生孩子前,她也在面粉厂打工,收入也不少。现在,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带孩子了。
[采访札记]
作为一个有着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河南“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仍然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的问题;城镇化水平低也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焦点。这一客观状况,对城镇化模式转变形成了倒逼压力,也要求河南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如果不建立就地富裕起来、就地实现城镇化的渠道,大多数农民就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采访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是河南省委的决策,相关政府部门的行动,更是广大农民的热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4/18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