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南繁不再“难烦”


    科研人员在观察新品种棉花的结桃情况。

    在立足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全国大多数棉花科研教学单位、生产单位、棉种企业提供南繁科研服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综合试验基地,笔者了解到,培育一个在生产中应用的棉花新品种通常需要10至13年时间,而通过南繁育种可使棉花种植由一年1代变为一年2代,缩短育种周期4至5年,总时间节省38%—40%。

    也正是育种提速,促进形成了中棉所12、中棉所16、中棉所19三项国家一等奖和中棉所17、中棉所20、中棉所24、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四项国家二等奖,使我国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市场占有率由1999年的5%上升到了2009年的97%。

    辉煌背后有着一段艰苦的奋斗史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李付广介绍,海南综合试验基地包括崖城基地、大茅基地和荔枝沟基地。在建设初期,科研人员挑水灌溉,收工后上山砍柴,就地搭灶煮饭,田间草庵留宿,闷热的仓库宿舍无空调、无电视、无电话、无室内卫生间,一个公共浴池也要男女单双日分开使用;倒闭的厂房、杂乱无章的农田,外面下大雨、房间下小雨的仓库不堪入目,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崖城基地自1982年启用以来,连续28年饮用的都是含氟量超标的劣质水。

    为了衣被天下,南繁科研人员对简陋至极的生活条件和艰苦的科研条件并没有太多的怨言,但因实验室的条件短缺,科研人员田间取样后,要长途跋涉返回内地实验室进行测试,往往由于样品错过最佳处理时期而影响了试验效果,甚至导致了试验报废;再加上隔离条件差造成作物花粉天然杂交、干旱缺水造成科研材料枯死、牲畜啃食科研材料时有发生,给南繁科研人员带来了数不清的烦恼,种种不利因素使“南繁”变成了“难烦”。

    中央财政修缮购置专项带来南繁科研的春天

    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创新理念,2007年和2010年修购专项共投资2715万元,对原来破旧的房子进行了内外改造,并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了庭院,安装了监控系统和光纤网络,配备了娱乐健身设施,科研人员住上了舒适的标准间,看上了电视,喝上了健康放心的自来水,告别了20多年的“高氟水”时代,生活条件的彻底改善,使科研人员的内心深处增添了“家”的感觉。

    最让科研人员高兴的是,实验楼修缮后,购置配套了146台(件)试验仪器设备,实现了田间、室内试验有效结合,有效解决了选择试验材料、低温冷冻保存、再通过航空运输到内地在进行实验的被动局面,使科研人员从束手无措变成了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促进了品种资源快速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一步推动了育种进程。海南综合试验基地也由此实现了由以往单一服务田间试验向田间和室内实验并重转变,由以往单一冬季南繁向全年四季南繁转变,由以往常规作物育种向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并重转变。

    更让人兴奋的是,通过修缮购置专项建设的近5000平米屏障式选种圃已投入使用,使四季连种、连收、连选、连育成为可能。以棉花为例,有望实现一年3代或二年7代种植,育种周期可再缩短1年以上,总时间缩短46%—50%,海南综合试验基地的科研贡献率也有望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左右。

    南繁作物也由单一棉花,涵盖到玉米、大豆、麻类、瓜菜、芝麻、花卉、大麦等十几种。特别是全国棉花南繁面积60%—80%已由该基地承担,目前大有突破90%的趋势。

    梁宝忠 文/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仓库 处理 干旱 牲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