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之本。对于我国广大的旱作农业区而言,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长期以来,旱作农业也因为生产能力相对低下,经济效益提高不明显,而被普遍定义为低效农业。但如今,经过多年来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选择,通过我国各地旱作农业区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旱作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大大减轻了干旱对农业的威胁,旱作农业区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新的增长极。
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尤其是旱作农业区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来自于各项科技创新嬗变出的加速动力,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从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径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对于发展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所在,更深刻认识到顺应规律、遵循国情的根本要求,也更进一步坚定了发展旱作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信心与责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在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夺取了“八年增”的丰硕成就,今年夏粮生产也是丰收在望,事实证明,我们有能力牢固地把自己的饭碗端在手中。但是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我们始终都必须牢牢绷紧的一根弦,特殊的国情农情使我们始终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挖掘中国粮食生产更大的潜力、开辟更多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当下,随着干旱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凸显,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在新的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在新的压力下寻找新的机遇。如今,旱作农业骄人的发展成绩以及昂扬的发展前景,不仅开启了旱作农业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希望,也为我国粮食安全构筑起一道新的坚实的基础性防护堤。
虽然我国旱作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旱作农业也面临种种困境与挑战: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农业用水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大范围、大面积的干旱频繁发生,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情已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旱作区干旱少雨,时空分布不均,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这些情况在提醒我们——加快发展旱作农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旱地面积大,在一定意义上,粮食生产的差距在旱区,增产的潜力在旱区,粮食要上新台阶,旱区要做新贡献。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克服不利因素,挖掘增产潜力,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物质投入、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社会氛围,开创旱作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打造出我国粮食生产新的增长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08/18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