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


    本报记者 李海涛

    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约为5800万。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部分留守儿童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教育指导、安全保护等方面面临许多突出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日前,记者随全国妇联深入劳务输出大省安徽、陕西,探访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探寻各地创新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的机制和方法。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的七星学校,有2140名6至15岁的在校学生。在这所主要针对留守儿童设立的全寄宿制学校里,留守孩子的比例高达90.7%。他们的父母有的在亳州、六安、合肥等省内城市打工,也有的远在上海、广东、浙江、河南等外省市谋生。

    初二年级的陈婷婷告诉记者,父母在她刚出生没多久就外出打工了,现在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前几年她也曾随父母在打工地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刚回来时,我特别想不通,觉得爸妈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丢在这,不想跟任何人讲话。后来老师不断开导我,我才慢慢理解了爸妈。”

    该校的曹孝梅老师说,因为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往往内心孤独,个别孩子还沾染了抽烟、喝酒、打架、网瘾等不良习气,为此,学校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这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大家庭。同时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还给每个同学建立档案,定期与家长沟通,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这些留守孩子。

    安徽省妇联儿童部部长陈卫红认为,父母逢年过节那几天候鸟式的回归,并不能弥补孩子渴望爱的心。父母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应该让孩子在平常的日子里,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呵护和爱心。

    按照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的总体部署,各地妇联组织努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许多地方开展了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爱心父母大联盟、困境儿童救助等关爱活动。目前全国已建立留守儿童指导服务阵地3.7万多个,开展关爱服务活动4000多项,培训代理家长100多万人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场地在村镇纷纷建立起来。安徽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谢丽萍告诉记者,学校的“留守儿童活动室”里有科普书、有童话书,在这里可以下棋、玩电脑,还能给远在他乡的爸爸打电话。“每次给爸爸打电话最开心了,打电话时感觉爸爸就在我身边。”

    各地还广泛建立了关爱服务队伍,并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活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为每名留守儿童在亲朋好友或周围邻居中确定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士作为睦邻关爱户,做到“三声”“两常”,即“出门托付一声,遇到疑点过问一声,发现问题报告一声”、“常敲门嘘寒问暖,常串门排忧解难”,随时关注、随时关爱,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动态,通报信息。

    西溪南镇妇联、综治、司法、派出所及学校联合为留守儿童配备“治安保姆”,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依托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开展亲情活动,从生活上、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监护,使全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大幅下降。

    陕西省石泉县在全县机关企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当中广泛招募志愿者,通过医生、教师、律师、社会知名人士、文艺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五老”余热,聘请老干部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为留守儿童在校外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在留守儿童情感及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事关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赵东花指出,多年来,妇联组织始终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接下来将进一步协助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着力推动发展公共服务、深化各项关爱活动、维护留守流动儿童权益、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推进建立完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劳务输出 总体 工作重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