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管水一定要管到村”


    本报记者 毛晓雅

    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占水资源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农村的水生态更是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用水安全和生存环境。“管水一定要管到村”,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在谈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时表示。记者近日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采访时看到,辽宁省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各地农村的水利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节水、惜水的观念深入人心。

    村村都有水管员,涉水事务专人管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基层的水务管理机构是乡镇水利服务站。为了把水管理落实到村,辽宁省从去年开始,每村设立一名专门管理涉水事务的水管员,由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监督指导,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

    杨斌是盖州市团山办事处任屯村的第一任水管员,工作做了一年半,他感触很多:“村里的涉水工作,日常主要有管理机电井、维护塘坝、收水费三项,以前没专人管,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有了规范的管理后,发现能省不少水。”

    杨斌举例说,浇灌一棵树需要1立方米水,由于村民们节水意识差,往往要用2立方米水甚至更多。现在,每一次灌溉都由他亲自看管,用水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机电井以前无人维修,出了问题就会漏水跑水,有了他的日常维护,不但设备用得久,为村里省下一笔更换设备的开支,还避免了漏水浪费。全村每月的水费从1700元降到了1500元。

    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史会云介绍说,除了日常维护,水管员还需发挥宣传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向农民讲解节水方法,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及时向乡镇水利服务站汇报村里发生的水污染、水浪费等情况,防止负面影响扩大。“村水管员节水、治水要从细微做起,每个村都做好了水务管理工作,全省的水资源管理才能取得成效。”

    去年夏天,盖州市团山办事处水利服务站站长金传贵根据气象预报,把汛期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个村的水管员,杨斌接到消息后组织村民们对塘坝进行整修,不但没出现往年汛期塘坝的险情,还把雨水存蓄起来,旱时进行灌溉。

    由于设立时间较短,村水管员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金传贵反映,水利服务站管理的12个村水管员,有的业务素质不高,做得还不够好。对此,辽宁省水利厅决定,今年将对村水管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处理水务事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稳粮增收先稳水,节水灌溉是关键

    辽宁是农业大省,去年粮食产量增幅居全国第一,但总用水量并没有增长。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70%,而辽宁省的农业用水比例只有59%。这样的成绩背后,是辽宁省持续多年扶持、扩大节水农业灌区的不懈努力。

    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小南村,记者看到600亩连片的果树滴灌区,村委会主任解麟海说,小南村地处丘陵,以前浇地靠水车,整片园子一天成本就2000元,一个月都浇不完。近年,政府补贴60万元、村里出资50万元修建了节水灌溉工程,用水泵把水从山下水库引上来,再通过滴灌毛细水管直接送到果树根部,日常运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节水灌溉工程修好后,小南村搞起了都市观光农业,3月采草莓、6月采樱桃、9月采花生,季季都有卖点。去年村级可支配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其中观光农业贡献了1/3。

    大连市水务局局长郎连和介绍,去年大连共发展节水灌溉工程10万亩,今年要继续完成20万亩的任务。在政策扶持上,政府根据灌区种植作物情况的不同,每亩奖励600到800元,鼓励更多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在全省范围内,辽宁省计划到2015年全省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千万亩,继续保持产量增、用水不增的好趋势。

    城乡水务一体化,农民喝上自来水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水务分治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水务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成为必然趋势。大连市在城乡水务一体化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增的城市化区域,配套供水管网要建立起来;农村地区,农民要能喝上自来水,这是大连市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的目标。”郎连和说。为此,大连提出了“大管网”概念,即将自来水管网延伸至农村,今年年底,大连的农民将都能喝上安全水,其中70%的地区能喝上自来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果树 立方米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