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精神的东西不能丢


    本报记者 郜晋亮

    青海省湟源县和平乡小高岭村的农家书屋建起来已经有3年了,当初的那新鲜劲儿,村民们到现在都记得。

    “村子里啥时候有过这么多书呀?娃娃们上完学留下的书也没有这么多。书屋刚开的时候,来凑热闹的人可多了,小小的屋子里挤得满满的。”小高岭村陈发远边回忆边告诉记者。

    62岁的陈发远,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一些农业基本技术方面的书他还是可以看得懂。

    “每到农忙的时候,县里乡里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都会来村里搞宣讲,指导我们科学种田。年岁大了,记性也不好了,有些没搞懂的,我就会到书屋里去查资料,找对应的技术指导用书。”陈发远笑呵呵地说,“这几年下来,农业技术还真积累了不少。”

    “现在,村里种的油菜是青杂3号,这1亩地得下8两种。下种的时候还要拌一下肥料和农药,像二胺、尿素呀。田间管理的时候还要施肥,这些肥料的量也有得有数。”陈发远说。

    陈发远家里种着18亩地,今年,分别种了油菜4亩、蚕豆4亩、小麦6亩、青稞2亩,其余的种了些洋芋和蔬菜。

    他说,去年种地加上孩子打工挣的钱有3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农家书屋还是给他帮了不小的忙。

    “现在国家政策对我们老百姓好呀,危房改造、农村道路硬化、沼气工程、养老金、新农合,哪个不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你看,这里的书上都写着呢。”陈发远指着书上给记者看。

    在离小高岭村不远的尕庄村,记者见到了正在书屋里看书的马孝钦。他手里拿着一本《颈肩腰腿痛的防治》,不时地还在笔记本上记一些东西。

    “现在,年纪大了,腰不好,老是酸痛。医生说要养着,所以我就来看看书,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办法试试。”马孝钦对记者说。

    老马是小时候跟随父母从天津来到湟源的,如今他已经在这里56年了。这50多年来湟源县的变化,老马心里比谁都清楚。

    “就说这农家书屋,我们可是赶上好时候了。这个小书屋可不能小看,是精神财富;农村人富起来了,可精神的东西不能丢。”马孝钦说。

    “这屋子太小,有时候人一多,地方就不够。让村民把书借回家看,他们又嚷嚷着说,大家在一起看书,高兴,热闹。”尕庄村村支部书记赵洪说。

    为了让农家书屋办得更好,尕庄村还特意在书屋里建立了意见簿,村民们要是对书屋的管理、建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写在上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菜 老马 田间管理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