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国
金鱼养殖,一个传统的“把式”行业,怎样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顺应时代的需求,实现传承,并做大、做强?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推进中国金鱼产业化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使小小的金鱼成为了一个大产业,在小金鱼上做出了大文章。
如今,以中国金鱼为主的北京市观赏鱼产业,已经成为都市农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它对于美化城乡环境,建设“绿色北京”;陶冶市民性情,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关爱生灵、珍惜生命的观念;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传扬国粹文化;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拉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方面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规模化养殖带动产业良性布局
北京金鱼养殖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开始发展规模化的金鱼养殖业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与国外观赏鱼养殖业大多从四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相比,整整晚了40年。
北京金鱼的传统饲养方式是精雕细琢的小作坊式的养殖,改革开放初期,每年产量也就4万~5万尾。这种精细的传统养殖方式,却并不适合当时的养殖条件和市场环境,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观赏渔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
在现实的摸索中,“坑养”逐步成为北京市观赏鱼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方式。“坑养”由于水面大,一般在1~2亩,鱼成长快,一年即可成型,并且规模大,养殖技术相对较低,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市开始规模化推广鱼的“坑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的金鱼养殖产业化渐成规模。据统计,目前北京市观赏鱼养殖主要集中在通州区和朝阳区,面积达到1.3万亩,形成我国最大的连片观赏鱼养殖区,占到中国观赏鱼养殖面积的近1/4。其中,朝阳区金鱼养殖面积就达4000余亩,年产值3200余万元。以养殖为核心,北京市观赏渔业形成了苗种繁育、科技服务、养殖生产、市场贸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不仅销售到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区,还外销到英、美、德、意、俄、日等二十几个国家,年出口创汇超过千万美元。
创新团队推动产业稳步升级
为了促进金鱼产业升级,养出高价值的精品金鱼,北京市以观赏鱼创新团队为骨干,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技术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创新,养殖上进行小池精养的积极尝试,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引导产业升级。
首先是科技支持。北京市的“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成立于2009年,以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骨干,集合了全北京观赏鱼技术专家的创新团队,从研发饲料、节水环保和鉴赏标准入手,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
根据北京城郊地区观赏鱼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按照“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的方针,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将朝阳作为金鱼养殖重点工作区域,在朝阳区黑庄户观赏鱼养殖开发中心建立金鱼试验示范基地,同时在全市观赏鱼类养殖重点区县设置20个养殖与病害研究室作为监测点,负责观赏鱼的技术推广和鱼病防治。
其次是在养殖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发出一种优质高效的环保型观赏鱼增色饲料,并配以规范的养殖模式来确保观赏鱼体形优美、花纹徇丽、颜色油润和生长快速。这种环保型观赏鱼增色饲料集新配方、增艳和先进的挤压熟化工艺等技术为一身,不仅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又不污染水质。这项科技成果填补了我国观赏鱼饲料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养殖针对性的空白。
金鱼锦鲤大赛驱动产业大发展
2011年,第五届北京金鱼锦鲤大赛成功举办,这是北京市农业局主导下推动的另一大文化盛事。经过5届的连续举办,北京金鱼锦鲤大赛已经成为业界最具规模、最专业和最权威的赛事。今年的大赛吸引了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的企业、个体业者、养殖户和普通玩家的参与,共有近千余尾金鱼和锦鲤参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6/18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