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本报记者 王瑜
5月中旬,正值吉林省春灌的关键时期,记者前往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农安县采访。农安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由于地处八百里旱海边缘,这里十年九旱,春旱尤其严重。为保证春灌顺利进行,农安县农业、水利、农电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指针式喷灌:浇20晌地只要8天8夜
5月15日,在农安县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一台装着巨大轮子的大型机械站在蓄水池边,长长的铁架仿佛伸出的手臂,底下的喷头正在旋转喷水。水雾滋润下,玉米苗已经长出了两三片嫩叶。
同行的农安县农业局项目综合科科长李景和用手翻开一块地,虽然地表没有积水,但地表下面将近20厘米处依然湿润。李景和介绍说,这台指针式喷灌设备辐射半径可以达到265米,以每小时5米的速度缓慢旋转,每小时喷水80吨,而且喷出的水雾均匀,“就跟下透雨似的,水全渗到地里面了。”他进一步介绍说,这台设备的优点是全生长季都可以使用,每年在出苗、拔节时候喷两次,每亩至少增产150公斤,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还可节水70%左右。
去年以来,农安县农业局在全县9个乡镇39个灌区安装了39套指针式喷灌设施,效果非常明显。“有了这个大家伙,浇20晌(公顷)地只要8天8夜,省工省时还浇得均匀。”这台指针式喷灌机的管理员、程家坨子村十社农民吕凤告诉记者:“浇水关键要抓住苗,苗出来就不怕了。今年天旱,全亏了它这苗才长得好。”
膜下滴灌:浇一遍水能管1个半月
就在指针式喷灌设备斜对面不到100米处,十几条银白色长龙随地势蜿蜒伸向远方,垄上薄膜蒙着一层水雾,底下已透出点点新绿。程家坨子村六社农民迟占海正在自家地里查看苗情。只见他手指点破塑料薄膜,顿时一株一掌多长的玉米苗伸出“脖子”来。“现在可以引苗了。”迟占海说。
今年60岁的迟占海种了一辈子地,亲历了从人力浇水到用柴油机抽水再到节水灌溉设施的三次转变。“这样浇水一点都不糟蹋,浇一遍水能管1个半月。”他说,现在用柴油浇地的话,一亩地成本达100多元,而用电只要20多元,差了七八倍。除了省钱还省心,现在膜下滴灌全部是机械化操作,播种、打药、扣膜一次完成。
“据测算,目前节水灌溉与柴油抽灌的成本比值基本上是1∶10。”农安县水利局副局长杨泰山说,“膜下滴灌不仅节水,还能保温,使中晚熟品种提早10天左右成熟,能有效避免早霜危害。”近两年,农安县按照“1井、15吨、10公顷”(1眼机井增产15吨覆盖10公顷)的目标布井,全县膜下滴灌覆盖面积达到3.3万亩。
“有了节水灌溉,我们丰收的信心更足了!”迟占海告诉记者,去年用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玉米田,每晌地足足能增产三四千斤。
农网改造:电力配套与灌溉工程同步推进
近年来,农安县抓住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契机,同步推进电力配套与灌溉工程建设,大大缓解了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瓶颈,提升了供电保障能力。
“没有电力的支持,我们的滴灌设备都使不成。”杨泰山说,去年,供电企业提前谋划,使工程涉及的62眼机井“井井通电”,保证了节水增粮行动的顺利推进。据悉,2011年,农安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当年即完成投资1.13亿元的永安变电站等7个工程项目。今年,投资2.3亿元的农网升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截至目前,已安装配电变压器24台,架设低压线路22千米,有效保证了春灌期间的用电需求。
“春灌期间,我们制定了‘一抗双保’用电服务实施方案,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抗旱保电工作,仅物资储备就比往年增加1倍。”农安县农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胜强说,“我们力争组织措施到位、生产准备到位、安全保障到位,为粮食增产夺丰收做好电力服务。”据介绍,农安县农电有限公司派出了26支抗旱保供电支农小分队,对抗旱重点乡镇和关键部门进行摸底排查,提前检修指针式喷灌机及膜下滴灌配套设备。基层供电所和试验所对全县45个排灌站进行了巡检和试验,消除设备缺陷1344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5/18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