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西小杂粮思考大课题


    山西层面,由于煤炭资源整合,伴着煤炭资源开发培养起来的一批企业家及其积累的资本被挤出煤炭领域,山西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为之提供了流向。

    事实证明,正是这些人才和资本的流入,山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2010年山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比2009年增长36%。2011年实现629亿元,同比增长23.3%;

    量的叠加之外,还有质的飞跃:以食用菌为主打产品的紫团集团聘请的台湾百万年薪团队研发了下游产品-——杂粮为皮、菌类为馅,台湾口味的紫团系列速冻包子项目进入试产阶段;雁门清高的系列产品如苦荞健茶、苦荞香米、苦荞醋、苦荞速食面、苦荞保健枕等,实现了杂粮的饮品化、主食化、保健化,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额突飞猛进;晋中市“德御农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更是使山西杂粮登陆了世界资本市场和主食消费市场。

    这一事实也证明了,企业家才是市场的创新主体和产业化主要驱动力量,而不是技术专家和农民。

    去年,履新不久的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作出研判:山西在全国有两大比较优势——杂粮和畜牧。大气候小环境昭示,山西杂粮产业化面临新机遇。

    杂粮新政孵化大产业

    山西杂粮产业化提档升级有了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直接的挑战是杂粮王国在全国流通市场上话语权缺失。怎么能变挑战为机遇,变优势为强势成为考验执政者智慧的一个难题。

    就此,郭迎光提出了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思路做大杂粮产业。在这一思路下,借助企业家精神开发杂粮产业的市场潜力成为山西的共识。

    4月9日,山西召开振兴杂粮产业电视电话会,会议提出:今后三到五年,重点发展谷子、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专用高粱、马铃薯7种优势杂粮,拉平与玉米、小麦两大主粮的补贴差距,力争使全省杂粮产量增加30%,杂粮亩均收益提高150元;建立一批万亩、5000亩和1000亩的规模化杂粮生产基地;择优扶持杂粮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覆盖全国的小杂粮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在忻州市规划建设山西杂粮展示基地和展销中心,三到五年之后,形成北京等大城市有直销窗口,太原有物流园区,各市有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的营销格局。

    由此,山西开启了小杂粮变身大产业的大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苦荞 品种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