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不让一户村民在增收中掉队


    韩天龙 本报记者 张丛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农业要增效,如何实现三者的科学发展,一直困扰着地处偏远的边疆。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变传统为革新,变贫穷为富裕?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大坪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选好支部带头人,一人富带动全村富

    大坪村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共有8136人,是云南省比较大的行政村。2003年以前,村民大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随着新一任村党支部的组建,产业扶持等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去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258.5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比全省人均纯收入4722元高出1778元。

    村民的快速增收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努力,更离不开支部书记耿光旭这个带头人的无私奉献。

    耿光旭是大坪村煤矿的矿主,2002年村集体煤矿改制,以前作为私营矿主的耿光旭,买断了煤矿的经营权。随着近些年煤炭价格的上升,耿光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同时被村民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耿光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近些年来仅投入村里通路、水、电等公益事业的资金就达到8000多万元。

    大坪村小学2003年建成,现有在校生800多人。当时,耿光旭一人出资200余万元建成。现在,学生宿舍和食堂又在山坡上开始建设,对于“地无三尺平”的大坪村来说,每一项建设费用都很巨大,估计需要投资760万元,县里出资300万元,其余投资中有360万元由耿光旭自掏腰包。

    据村委会主任唐仕信介绍,耿光旭为村里修山间水泥路、打水井,逢年过节慰问困难户和党员群众,现在又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去年底以来投入270万元扶持天麻产业发展,100多万元购进冬桃、红梨苗木让村民免费栽种,特色产业见成效后将惠及全村。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大坪村全村耕地3900多亩,人均不足半亩,以前种植的是抗旱的荞麦和苞谷,但村里的林地有8600多亩,荒山、荒地6400多亩。自从2010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支部充分考虑村里林地、山地资源多的优势,重点发展规划天麻、水果、核桃等符合山区生长的特色经济作物。

    大坪村党支部分析村情后,以“支部+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产业,以天麻、冬桃、红梨、魔芋、核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

    目前,200亩天麻种苗基地已经初成规模,预计年底可繁育到2000亩,形成天麻种植业基地。村里的天麻种植土专家牛胜培说:“目前,村里50亩的天麻种子培育基地为全省最大,等种子培育出来将带动2000亩山地的种植面积,成为农民致富的主打产业。”

    村民耿抽告诉记者:“我家种了5亩地,以前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一年下来只够喂猪和人吃的,现在种植魔芋产业,一亩地虽然投入3000~4000元,但收入可以达到7000~8000元,利润率可以达到100%。3年后冬桃的挂果期到来,收入会更高些,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将达到两万元。”

    富源县副县长戴桃玲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摆脱了村庄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据估算,村庄煤炭的开采年限还有60年左右,发展特色林果药材产业是对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同时发展林果等特色产业也可以改变煤炭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搞活“四个协会”,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入”

    作为产煤大村,劳务、运输是村里的传统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每年有2000人实现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运输产业队伍也发展到了500多人,同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成为村里的新兴产业,大坪村先后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协会、交通运输协会、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

    王大红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养殖协会的一员,前段时间刚卖了300多头猪,他说每头猪的利润在200元左右;同时,他还养殖肉牛,平均每3个月出栏一次,每年出栏100头左右,利润在20万元左右,如今的王大红住上了3层别墅式楼房,还开上了越野车。

    唐仕信介绍说,目前全村养殖大河乌猪有1.6万多头,加上肉牛、鸡、鸭、羊等畜禽的养殖,养殖业现在是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另外,运输业是村里传统的致富产业之一,现在的大坪村交通运输协会已经吸纳了500余人,去年搞运输的人年均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天麻 核桃 林地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