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优化大学生村官成长培养的“3+1”体制


    3.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培养工作的领导。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为了防止和克服各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取得实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信息掌握,保持并协调好与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岗位安排做到及时、准确、合理,使大学生村官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二是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制定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规划。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解除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促使大学生村官能安心工作。三是优化环境,完善服务。各地方单位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四是加强工作推动,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高校要把培养村官真当回事

    高等院校要扩展“村官”专业或者“村官”培养基地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为了造就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基层领导干部。但是,要使大学生安心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的农村工作,必须提前让其了解实情,磨炼意志,有效促成他们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大学生村官专业。另外,还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的适岗能力。

    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可通过高校资源整合,设置“村官”培养基地班,试行培养“村官”方略。同时要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在高校开设专业的农村技术课程。要采用“政府介入”与“就地消化”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三方主体协议的框架内,由国家支付部分培养费用,减少被培养者的负担,鼓励有潜力的大学生加入培养计划,当然,专业理论教学(学校)以及实践教学(需求地)产生的费用,应该采用“财政+学校+基地+个人”多方结合的方式投入。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源头工程”,应创设条件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农村就业创业。温家宝总理曾说,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对大学生来说,了解农村是不可或缺的一课。针对农村对高素质人才渴求的形势,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提出:“高校可以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专业。”对大多数非农高校来说,有必要将与农村相关的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如适当开设事关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方面的选修课程,突出到农村进行实践的教学环节。

    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基层就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两年来,村官成了高校假期实践的重点岗位,涉农院校纷纷成立专业技术队伍,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支持。

    事实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三农”,毕业后到村任职,整体素质肯定与从和农业、农村毫不相关的专业中选拔出来的学生不一样。高校应积极发挥人才、知识、学科优势,努力当好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孵化器”。

    (作者系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分党委书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建立健全 可持续发展 锻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