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地下”到“地上”的嬗变


    在发展食品工业之初,淮北就坚持以科技铸品牌,十分注重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鼓励自建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与农业部高端对接,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推进产业链条加速向高端食品和精深加工延伸。

    据介绍,在推进现有面粉与饲料规模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淮北加快台湾旺味谷朊粉二期、新加坡幸运方便面二期、香港思朗饼干以及鲁王、天宏两个年产5万吨面条车间,正大源、正虹两条30万吨绿色饲料生产线等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实现粮食加工由初始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在加快宝迪生猪屠宰、六和肉鸭加工、雨润肉鸡加工、曦强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成长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下游产业扩展,建设好宝迪5万头原种猪场和北京益农源、上海爱森两个5万头规模父母代种猪场、绿苑父母代种鸭场扩建、上海爱森存栏200头种公猪供精站以及科宝动物内脏加工、宝迪猪血蛋白加工等项目,形成从原种场、精液配种、规模养殖小区到畜禽屠宰、猪血加工、动物内脏加工、熟食生产较为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条。

    “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对安全、优质、充足食品生产原料的需求倒逼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速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毕美家说。

    围绕食品工业的发展,淮北将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集中力量推动基地向优质、高效、规模转变。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万亩,建成15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小麦单产和优质率均居全省前列。建成百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种植基地137个,建成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小区600余个,规模养殖比重走在全省前列。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正在淮北快速建立,目前已经培育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47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80个,全市已有23万农户被吸纳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农业产业化居于安徽省第一方阵。

    围绕完善利益联结模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合作组织进行有效对接,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共赢发展。

    “发展食品工业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副市长谌伟介绍说,目前,淮北当地农民就业去向加快向农业产前、产中和非农产业多领域就业转变。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物质装备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民就业分化。2011年淮北农民收入呈现出难得的“四增现象”,即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全面提升,全市农民平均收入达到6313元,增长18.3%。

    就在首届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开幕的头一天,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座谈会在淮北召开,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淮北以食品工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发展之路得到了充分认可。

    在座谈会上,谈起淮北食品工业的发展目标,底气十足的毕美家发出“豪言”:力争今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500亿元、“十三五”中期达到1000亿元,努力把淮北打造成为“立足黄淮海、面向长三角的现代食品工业名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统农业 土地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