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建立回收机制从源头解决农膜污染


    刘军 周德芬 阮桂丽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废旧农用薄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解决农膜污染,已成为事关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笔者对山东省X镇土豆产区农膜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初步提出了建立长效回收机制、从生产源头解决农膜污染的思路与对策。

    某镇农用薄膜污染现状分析

    农膜土壤残留量逐年增加X镇是青岛地区传统蔬菜种植和供应基地,土豆种植历史逾30年,面积常年维持在3万亩以上。2010年,全镇土豆收入3.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土豆产业给X镇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农用薄膜用量也不断增大,废旧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以X镇土豆种植为例,调研发现约50%的废旧农膜被当地农民遗弃田间地头,再加上地膜的残留,保守估计,每年至少上百吨农膜残留土壤。这个问题不仅在当地存在,在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农用残膜危害性日益显现农用残膜系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属于难以降解的塑料,熔融指数高,降解周期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其危害性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降低了土壤肥力水平。二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肥效正常发挥,致使产量下降。三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不彻底,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房前屋后、田间、树梢,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四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作物秸秆、饲草收放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导致死亡。

    农用残膜回收处置成难题一是农膜质量较差。这些劣质农膜易破碎,不易清除。二是农民缺乏环保意识。由于当废旧品处置价格太低,多数从地里捡出后,仍然弃之地头沟边。三是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膜回收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四是农膜污染量增加。我国农膜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现已突破亿亩大关,农膜污染量在不断增加。

    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对策

    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宣传教育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研究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并大力推广适期揭膜、开发地膜替代品,建立地膜生产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努力构建农膜回收处置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增强环保的意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二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回收力度。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在预算内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废旧地膜的回收,或者直接按实有大棚亩数给予一定补贴,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废旧地膜再利用加工厂。三要加强地膜应用管理,制定残膜残留标准。四要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五要采取多种措施,改进回收方法。除正确运用好适期揭膜技术外,还可组织人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械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六要提高地膜质量,以利残膜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七要研发新材料,寻找替代品。八要优化耕作制度,减少农膜用量。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污染危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残留 膜技术 农民群众 轮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