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张协旺:一个退伍兵带出一支“面包大军”


    本报记者 陈兵

    在全国800多个城市,4万资溪人将“资溪面包”打造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江西省资溪县何以能够走出一支如此庞大的“面包大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面包产业又如何能够成为行业的“常青树”,且越做越大?资溪人都认为,资溪面包“开山鼻祖”,现任协旺浩恩(南京)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溪面包协会会长张协旺功不可没。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协旺用创业带富的实际行动精彩演绎了一幕新时期的军民鱼水情。

    今年48岁的张协旺出生在资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面包的认识,张协旺是在担任福建龙海县消防大队给养员后才开始的。“当时我经常上街为战友们采购伙食,路边面包店飘出的香味总能激发我自己动手做面包的愿望!”张协旺说,1987年8月,部队号召战士参加“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烘焙培训项目。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张协旺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晚上11点才回到部队住所,在面包房里他边向师傅学习,边抽空记下面包制作要领,白天晚上都要琢磨。得益于自己的勤学苦练,张协旺比其他学员更快、更深入地掌握了面包制作工艺。当年11月退伍后,张协旺便和另外一个战友筹资1万多元,在鹰潭市开起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开店第二年,他就盈利3万多元,这在当时是个巨额数字。

    张协旺依靠制作面包成功创业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找他拜师,希望能够脱贫致富。面对大伙急切的眼神,张协旺有了新的目标——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张协旺看来,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一个退伍军人应有的本色。父老乡亲们到面包店里当学徒,张协旺不但包吃包住,而且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经自己改进创新的面包制作技术,还垫资帮大家寻找店面。从他那里,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资溪人燃起了创业的燎原之火。

    20多年来,张协旺稳扎稳打,逐步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式的面包生产向大公司、大企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变。1995年,张协旺在南京创办了协旺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豆沙厂和面包机械设备厂;2006年,香港浩恩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注资120万美元,在南京成立协旺浩恩(南京)食品有限公司,张协旺任总经理。而张协旺的“徒子徒孙”们也早已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打响了“麦香村”、“麦香人家”等10多个在全国烘培行业中响当当的面包品牌。据资溪县相关部门统计,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面包产业,面包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

    资溪面包产业的老板们几乎都是农民出身。在一般人看来,农民惯于散兵游勇式的经营,很难将产业做大做强,但资溪的农民却创造出了面包产业的神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协旺较早意识到了抱团闯市场的重要性。2001年,张协旺等人发起建立了资溪面包行业协会,会长张协旺先后在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30个分会,发展会员19860人;2002年,资溪县成立了面包培训中心;2003年,张协旺又促成了资溪面包协会党委的诞生,在全国设立了22个党支部、40个党小组。协会以党组织为载体,加强对资溪面包人的联系和管理,同时,在资溪“面包大军”中大力推行品牌化、连锁化、综合化和产业化经营。“把遍布全国的资溪面包人团结起来,良性竞争,有序发展,既推动了资溪面包产业的成长、壮大,也为全国烘焙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子,总结了经验。”张协旺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