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


    本报记者 马健 郑可欢 实习生 王明锋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遍布着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侨乡故土,广东省台山市便是其中之一。除了“著名侨乡”的美誉之外,台山还是珠三角唯一荣获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城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最具发展潜力县”。

    立足临海优势发展能源项目

    位于珠三角西南沿海的台山拥有649.2公里的海(岛)岸线,临海优势使台山选择了通过电能源的发展推动产业发展集群。台山水力发电的渊源由来已久,最早建立的水电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也是我国东南地区第一座水电站。从2006年开始,台山确立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业化发展思路,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成了台山借海洋腾飞的目标之一。

    国华台电落户拉开了台山市大项目建设的序幕,以此为契机,促成投资规模分别达502亿元的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12.68亿元的川岛风电场以及12.12亿元的端芬、广海、汶村风电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新能源项目的顺利落户。发展电能源大项目对台山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用,自2006年以来,国华台电每年为台山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在当年占财政收入比例最高达38.74%。

    大项目带来的发展效应,也辐射到了当地的村镇。以赤溪镇铜鼓村为例,这个原本以半渔半农为营生的偏僻山村,随着台山电厂的选址、建设、发电,彻底改变了长期封闭的小村庄面貌。台山电厂的建设除了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吸引当地人就业之外,对提高当地人的收入也有显著影响。有了电厂工作人员的消费,电厂附近的餐饮业和服务业遍地开花。农民种的粮食和蔬菜、渔民出海打来的渔货也可以就近卖给电厂以及餐饮业,大家都赚到了钱。铜鼓村经营大排档生意的村民吴伟明称,像他这样的村民现在已经和大项目的发展休戚相关了。

    因地制宜实现城市发展

    如今,侨乡是台山一张亮丽的名片,当年这里的落后、封闭却迫使当地人背井离乡寻找出路。在采访中,台山市委常委李新潮向记者笑言台山的两个“90%”:当年90%的当地人不愿意呆在台山,如今90%在台山工作生活的人不愿意离开。  

    在外拼搏奋斗的华侨,始终放不下对故土的牵挂,大量的在外华商更加青睐对侨乡的投资。当初贫困落后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外商争相投资的一片风水宝地,形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台山市委书记谢伯欣认为,破解镇村经济发展难题,必须大力发展异地招商,并注重建设专业镇,通过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的聚集,实现城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壮大镇级经济,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实现城镇大发展。

    为解决西南片六镇发展困难的问题,台山在广海湾工业园北区省道高铜线旁划出约5000亩地块建设市级异地招商区,为边远后进镇提供优良的招商载体,借助“市内项目、异地发展”的方式实现与其他镇实现同平台竞争,受益的后进镇尝到了工业化的甜头:深井镇成功引进了建龙电工和协盛隆五金塑胶制品两个项目,斗山镇相继引进了新方贸易、新恒基装饰工程等企业,而海宴镇也引进了锦华联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台山各镇还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形成了台城汽车零部件、大江古典家具、冲蒌蔬菜种植、海宴花卉、斗山、端芬鳗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并成为各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兴农打造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3月13日,2012年粮食春耕生产科技下乡活动仪式在台山斗山镇启动。活动通过技术培训、现场咨询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示范推广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对于台山这个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商品粮基地县至关重要。

    相比珠三角其他地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实,近5年来台山共补充耕地8200多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6.2万亩,近些年来共投入1.2亿元加强农田基本整治,围绕都斛、海宴两个国家级万亩水稻示范片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创建高产示范田20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耕地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