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盛产肥料的地方怎能容忍贫瘠


    本报记者 肖克 张丛

    1988年,开磷集团投入4000万元在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开始兴建息烽黄磷厂和重钙厂。开磷的到来让小寨坝镇结束了“零工业”的历史,并因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让人欣喜的是,开磷集团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当地工业生产总值的提升,更开创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设的新局面。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开磷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企业,位居我国高浓度磷肥生产企业前三强。一路走来,开磷集团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对口帮扶过的20个行政村、180个村民组、5326户农民的感激和口碑。由于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开磷集团获得了贵州省“双万”结对帮扶优秀单位称号,开磷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也获得了“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奖。

    带着翻译帮扶贫困农户

    屈庆麟告诉记者,开磷集团对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棋林村、双塘村和息烽县小寨坝镇等20个行政村开展了对口扶贫工作。在扶贫的过程中,企业的扶贫方式不断创新和变革。在充分考虑实地情况后,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并开创了“三良”扶贫模式,即为农民免费提供良种、良肥和良法。“农民能吃苦能干活,掌握了基本的种地技能,我们在实际扶贫工作中,结合当地的条件,注重发挥农民的能力,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最终确定了“三良”扶贫法。”屈庆麟颇为感慨地说。

    棋林和双塘村的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自然条件极差。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土质贫瘠、不保水,土地单位产量极低。过去那里的农民每年都要闹春荒,几个月没有粮食吃。“三良”扶贫方式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当地的土豆产量达到每亩3000~4000斤,玉米单产也有1500斤,让农民填饱了肚子。

    由于这两个村子是苗族聚居地,语言无法沟通成为最大的障碍。“住在茅草屋里,带着翻译,手把手地教农民”是开磷人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屈庆麟说,“得先让农民吃饱,住好,然后才能搞教育。”在解决了当地农民的温饱问题后,砖块、水泥、科普书籍和液晶电视机源源不断地运进村,扶贫工作的摊子越来越大,扶贫扶智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小寨坝镇是开磷集团的所在地。在开磷集团“平地良种良肥良法夺高产,高坡还林还草还花扶青山”的扶贫理念下,这里群众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屈庆麟告诉记者:“息烽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企业的进驻,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强县。出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考虑,我们主张25度以上的山坡不再耕作,进行退耕还林,只种平缓地。采用良种良肥良法的方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玉米最高亩产量达到1800斤,土豆达到4000~5000斤,单产提上去了,农民也不愿意种坡地了。森林覆盖率从20%提高到了46%。我们的目标是再经过几年,让这个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到55%。”

    据统计,自开磷集团实施“三良”工程以来,每年惠及息烽县农民近22万人。开磷肥料主要用于油菜、玉米、土豆、水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民少支出肥料资金4410万元,共增产37233吨,增收7080万元。

    

    招工优先录用失地农民

    开磷迅速“成长”,不仅壮大了小寨坝镇的城镇经济,还拓宽该镇农民的就业渠道。把磷化工基地建设与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紧密结合,开磷集团招工优先录用失地农民,使之成为合同制工人,月工资1300元,最高可达4000元。对没文化的中年失地农民,开磷集团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解决,并组建建筑施工队、搬运队、装卸队,组织闲散劳力进厂打零工。

    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是开磷集团的又一贡献。磷化工基地大量的职工和家属成为小寨坝镇的居民。开磷住宅小区的管理为当地居民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小寨坝镇已经有2个村整体拆迁完毕,另外4个村正在拆迁,上千户村民进入小寨坝镇定居,还有几百户人家正在安排进城。

    近年来,开磷集团坚持不懈地为周边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创造财富,解决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开磷集团先后吸纳小寨坝镇2000多农民就业,基本实现了当地农户“一人进厂,脱贫一家;两人进厂,致富全家”的目标。如今,小寨坝镇每年还选择100名农村青年免费进技校学习,毕业后开磷所属的企业对其将优先录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食 磷肥 土地
上一篇 : 春光好劳作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