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动背景
全国粮食产量大头在秋粮,秋粮关键在东北,东北重点在玉米。2011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3%、占全国秋粮的32%,玉米产量占全国的40%、占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的60%。抓住了东北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秋粮生产的关键,把握了全年丰收的主动。
当前,东北春耕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突出问题是春旱形势严峻。去秋以来,东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封冻面积大,主要江河来水和水库蓄水不足。虽然今年2月下旬至3月出现几次雨雪天气过程,但由于土壤尚未解冻,雨雪增墒作用有限,旱情没有明显缓解,发生严重春旱的基础已经形成,对春播构成严重威胁。截至3月22日,东北四省区旱地缺墒面积1.1亿亩,水田缺水面积950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780万亩和400多万亩。同时,据中国气象局监测,预计春季东北地区东部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不利于作物播种出苗,影响适时春播。
东北地区是一季作物区,回旋余地极小。必须立足抗大灾、抗大旱,抢前抓早,突出玉米抗旱坐水种等关键技术落实,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坚决打好抗旱保春播攻坚战。
二、行动目标
总体目标:抗旱播种保全苗,奠定秋粮丰收基础。
总体思路:狠抓政策落实、立足科学抗旱、强化指导服务,重点推广坐水种、覆膜种植、膜下滴灌等抗旱增产技术,确保玉米适期播种,力争一播全苗,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三、技术路线
(一)坐水种抗旱保种。大力推广坐水种技术,充分发挥坐水种技术机动灵活、不受地形限制,可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结构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通过与行走式注水点播机等农机具配套使用,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保证玉米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今年,力争东北四省(区)推广玉米抗旱坐水种面积8500万亩以上,比上年翻一番。
(二)膜下滴灌节水保墒。将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进行集成组装,以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集成高产品种、适度增密、肥水管理等技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集约利用灌溉用水,抗御春旱威胁,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温条件。在东北西部地区,可提早播种10天左右,增加有效积温100℃,节水50%以上,保证玉米播在丰产期,实现一播全苗。今年,力争东北四省(区)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200万亩,新增800万亩,比上年增加2倍。
(三)地膜覆盖增温保墒。玉米覆膜种植具有增温保墒、集雨抗旱、提质灭草等特点,通过起垄覆膜,积蓄自然降水,减少水分蒸发,将无效降水变成有效降水,可有效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做到适时播种保全苗。玉米地膜覆盖在东北四省(区)大部均适宜推广应用,尤其是在东北三省中西部和内蒙古中东部传统旱区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今年,力争东北四省(区)玉米覆膜种植面积2500万亩,增加1000万亩。
(四)免耕少耕抢墒播种。东北地区春季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应大力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对秋季未整地的田块,采取顶浆灭茬,原垄播种,适时抢墒早播。对秋整地田块,抓住返浆期,及时镇压保墒播种。采取深开沟、浅覆土,有效利用土壤中的返浆水,抢墒播种。同时,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升耕地质量,为玉米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肥力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狠抓政策落实。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早细化实化实施方案,争取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财政补贴资金尽早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落实好东北地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积极争取玉米坐水种补助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玉米播种面积。
(二)扩大抗旱水源。整合项目资金,鼓励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在有条件的地区新打一批抗旱水源井,合理利用地下水。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蓄水池进行清淤扩容,充分利用桃花水,有效截蓄地表水。落实好中央财政新增的东北地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支持重旱地区开辟抗旱水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8/18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