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龙本报记者张丛
开栏的话
打好春耕春管第一仗是确保全年粮食尤其是夏粮稳定增产的关键一步。本报从今天起开设《田野见闻》栏目,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反映各地春耕春管的形势及工作进展,报道各地市场农资供求状况,展现农技人员抓春管的风采,倾听农民群众心声和期盼。
“我家今年种了8亩大春作物,5亩玉米,3亩水稻,去年一亩玉米产到900到1000公斤,现在科学种植,合理密植,玉米产量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正在地里施农家肥的朱培佐告诉记者。
在云南省会泽县采访,到处可以看到在田地里忙碌的农民身影,虽然面临三年连旱,但农民春耕备耕的热情毫不消减,农业科技、高产创建、中低产田地改造“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源泉。
科学种植助力农业增产
在者海镇石河村的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大型拖拉机在地里不停地忙碌着;在道路边上农户与专家正通过塑盘育种培育玉米苗,者海镇农科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杨文春便是其中一员。据统计,像杨文春一样亲临一线指导春耕生产的农技人员全县近千名。
据杨文春介绍,自立春以来,全镇农技人员一直在田间地头指导春耕备耕工作,目前全镇9.7万亩大春作物土地翻耕、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塑盘育苗,育苗面积与种植面积已达到1∶40,短时间内可以改变抗大旱的局面。
在万亩玉米示范区里,整齐地撒着一道道白灰。杨文春指着白灰说,这是在县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划出的玉米行间距,有利于进行地膜覆盖。“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合理密植,预计示范片玉米平均单产将达750公斤。”
为了加大农业推广力度,自开展春耕以来,会泽县农业系统采取“明白纸”、科技赶场、科技讲堂、培训班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232期,受训人员达3万多名。
会泽县农业局局长陈兴龙介绍说,今年全县计划种植粮食作物142万亩,大春粮食作物100万亩,小春因干旱减产30%,还能收成2400万公斤左右。“要完成全年县里粮食产量的计划目标,就必须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科学种植将成为增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待补镇脱毒马铃薯研发基地,该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孔先波介绍说,研发基地培育的是用马铃薯种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无毒马铃薯种苗,研发基地第一年提供的种苗可以供120亩地种植,第二代马铃薯种苗可以种植1200亩,第三代可以繁育种植1.2万亩。研发基地利用的珍珠岩沙培技术为优质马铃薯幼苗培育提供了优良的培植环境。
两大支撑确保农民增收
“通过马铃薯间套种玉米,每亩马铃薯可以产到2000公斤,玉米可以产到450公斤,5斤马铃薯折合一斤主粮,间套种一亩折合主粮产850公斤,比单种一亩马铃薯(一亩3000公斤折合主粮600公斤)多产粮250公斤,比单种玉米(按示范区一亩750公斤)多产100公斤。”陈兴龙给我们算了一笔高产创建的细账,“今年全县间套种55万亩,全县粮食产量应该会有大幅提高。”
陈兴龙说:“目前,全县采取县、乡、村三级配套,县级技术专家包作物、技术指导组成员包示范片、驻点技术人员采取包核心区以及定人、定点、定面积、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措施,大力开展高产创建。”
如果说高产创建提高了土地单产,那么中低产田地改造则为农业增产提供了设施保障。
“好个野马川,水冷海子宽,吃的麻洋芋,披的乱毡衫。”这是待补镇野马村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前的真实写照。去年,该镇抓住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投资6000万元将该村21327亩的“三跑地”(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了现在的“三保地”(保水、保土、保肥)。
待补镇镇委书记张中文说,如今的野马村已经发生质变,是个名副其实的蔬菜、花卉基地,真可谓“香水百合甲斗南(斗南花卉市场是云南最大的花卉市场),野马广种山东蒜,生菜专供麦当劳,港澳吃到待补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17/18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