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砾星 杨娟
他是一名农业教育工作者,二十年来,在三尺讲台上“传核心价值之道”、“授科技创新之业”、“解人生发展之惑”,努力培养德才兼备新人才。
他是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十几年来,从未停止送科技下乡的脚步,为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分忧解难。
他是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和他的科研团队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把问题带回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户家。
他就是湖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利新。
让猪远离亚健康
“猪和千家万户密不可分。中国猪肉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大部分中国人餐桌上每天少不了猪肉,而且生猪产业是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所以说,猪的健康关乎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每个‘家’的健康和幸福!”文利新说,“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猪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两件事对他触动颇深。1995年春天,他送岳母回乡下,正赶上当地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猪饲料中毒事件,猪睡了几天几夜还没有醒。他走访了几十位农户,原来一些不法厂商在饲料中添加了安眠药,而部分养殖户盲目地以为猪吃了睡、睡了吃就能长得更壮!
上世纪90年代,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作为动物平喘药引入中国,部分饲料厂和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1998年初,文利新在长沙县讲课时几位养猪户提问:猪跛行、瘫痪是什么原因?经仔细走访调查,他发现罪魁祸首是“瘦肉精”。
如何使养殖户自觉抵制和杜绝安眠药、“瘦肉精”等有害物质,又能让猪长得更快更好?如何保证人们吃到“放心肉”?文利新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健康养殖技术,同时有效监控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从这以后,他开始重点关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发表《常见的两类禁用药品及其危害》、《135保健养猪技术及应用》等论文,提出保健养猪理论,开拓了猪的亚健康研究新领域。
课堂搬到千村万户
“十年磨一剑”。2006年,文利新主持完成的成果“保健养猪技术及应用”,申请发明专利19项,8项获授权。而“动物保健原理及其产品设计”这一新课程也于2005年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开设。
“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停留在论文上,农大师生的课堂也不能局限在校园内。”作为农民的儿子,农大的老师,文利新常常鼓励学生下乡送科技。
1998年以来,文利新把课堂搬进乡间田野,共在全国举办培训班2375期,培训农民23.3万人次,免费赠送技术手册137万册。
2006年9月10日,文利新在河南省滑县作了一场关于冬季猪蓝耳病防控讲座。课后,一位猪场老板告诉文老师,近10天来,他的猪场死亡了1700多头断奶仔猪,近5000头肥猪发病。文利新立即赶赴猪场,经诊断,他发现这次疫情的根源正是猪蓝耳病。凭经验,他意识到本次高热病已蔓延过黄河,而此时养殖户们却浑然不知。回校后,文利新立刻报告了农业部,并编印30万份猪蓝耳病冬季防控技术资料,发放给全国各地养殖户,对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和东北地区的冬季猪蓝耳病的防控起了关键作用。
紧盯市场搞科研
文利新3次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并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对一项项发明专利和众多荣誉,他淡然地说:“科研的价值在于将成果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并转化为生产力。”多年来,他也一直朝着这一目标默默努力。
针对贩运仔猪过程中出现的腹泻等病症,文利新首次发现、命名了“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成功研制“贩仔宝”等产品,减少经济损失150亿元以上;他发现动物生殖过程能引起应激,首次提出“生产繁殖应激”假说,认为其可预测和指导治疗妊娠期和产后多种疾病,并研制了“牲命1号”等产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促成“除氨除臭型饲料产品”诞生,大大降低了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24/17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