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虎斗牛”来了精神劲儿


    正月里,在山东省利津县利津街道大北街村文化大院里,锣鼓声响,热闹非凡。猛然间,老虎一跃而起,扑向牧童,一只老牛以角抵虎,与之周旋厮杀……正在演出的就是大北街村所创的民间舞蹈“虎斗牛”。

    “虎斗牛”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黄河口地区名气颇大,已载入《中国民间舞蹈·山东卷》。据“虎斗牛”第四代传人、80岁的李积柱老人介绍,因为当时的大北街村穷,置办不起道具和花灯,过年时冷冷清清。村民王继先在外地学过扎虎头的技艺,看到别处热闹非凡,也想弄出点动静来。于是,他扎了两个虎头,用黄布做成虎衣,和同伴饰演老虎,在街上相互打斗,引得围观者连连叫好。后来,经过表演者的不断改进,演变成了以耕牛救主为主要故事情节的民间舞蹈,并正式得名“虎斗牛”。

    “虎斗牛”情节生动,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由“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组成,演出时间约为四十分钟。舞蹈呈现了老虎的凶残与威猛,耕牛的沉稳与勇敢,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主题。而伴奏用的锣鼓经——“老虎通”,也为大北街村独创,根据剧情而变化,鼓、锣、钗、钹齐上阵,节奏高、低、疏、密,变化多端。

    过去,“虎斗牛”在当地非常红火,人们一听到“虎斗牛”特有的锣鼓声,就会围拢过来,争相观看。但是,前几年“虎斗牛”一度衰落。提起这些,李积柱老人仍然唏嘘不已,他说因为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参与的少,不是缺“虎”就是少“牛”,竟因为缺少演员而停演。

    为了拯救这一传统的民间舞蹈,让其焕发生机和活力,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给予演出队伍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他们购买道具、乐器和服装;邀请专业演员进行指导,增强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整理,使其便于学习和研究。“虎斗牛”已入选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的传人丰振平说:“政府支持,乡亲们爱看,这比啥都强!俺们要经常排练,把这个老节目演出新意来。”大北街村还制定了演员培训计划,着手建立传承机制。如今,大北街村已发展起了30多人的演出队伍。其中,年龄最大的是72岁的王会川老人,负责打鼓,年龄最小的王希龙只有12岁,却已经演了3年。

    (薛山 李伟伟 许冬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牛
上一篇 : 龙舞洞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