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颜成俊 邱俊荣
江苏省阜宁县板湖镇戚桥村农民孔凡花,两岁时,跌了一个跟头,半身不遂,靠拐杖走路。她看到大学生村官潘亮亮常年穿雨靴和皮鞋在地里干活,脚上湿气比较大,一心想为他做一双布鞋,因左手不方便,她就利用桌子顶针,一针一线纳起了千层底,两个多月才做好一双布鞋送给小潘。她说:“小潘帮了我们这么多庄户人,我帮不上他什么,让孩子有双顺脚的鞋穿穿。”
担任戚桥村主任助理的潘亮亮,这几年带头示范的高效农业面积810亩,年实现收入500多万元,吸纳当地农民工300余人,帮带贫困户100余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脱贫致富的乡亲夸他:“小潘好啊,是个好伢子!”
不怕难,决心开好创业头
2009年7月,从常州工学院毕业的潘亮亮,来到了戚桥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初到村里,村民们都很疑惑,一个在城里长大、刚从大学出来的小青年,在村里待得长久吗?有的人直接问他:“你是来镀金的吧?”面对村民的重重疑问,小潘想:“只有把自己当作普通村民,尽快融入到村民中,大家才会认可。”他直接住进了村里,留心学习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看到南殷村、沟北村、胡心居委会等连片的大棚,有一千多亩,听说每亩纯收入都在8000元左右,觉得有文化、有知识的自己,可以带头试一试。
戚桥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高效农业,不精通种植技术,不了解市场行情,对发展高效农业存在很多顾虑。要想富,高效农业是出路。为引导村民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潘亮亮决定从自己做起,带头种植大棚,给村民们做示范。
项目运作碰到的第一难题就是资金。虽然潘亮亮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父母筹措的68万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从2009年10月开始,他主动向镇、村干部和村民,讲明自己的想法。
“小潘的想法,是我多年来就想干的,苦于没有资金运作,现在机会来了,我不支持没有理由。”最后,村党支部书记戚保成和村民田中加各投资20万元,加上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2009年12月,500多架大棚终于搭建完毕,阜宁县第一个大学生村官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成功建成。
不放弃,村官路上有惊喜
2010年大年初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刚搭好的大棚砸得东倒西歪,薄膜被风刮得满地飘。究竟该怎么办?毕竟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事情,潘亮亮既担心又害怕,欲哭无泪。
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大过年,32个村民帮我清除积雪,修复大棚,两天,我给每人每天开工资80元,虽然不多,很多人执意不肯收,说这是天灾,你也很不容易。”潘亮亮至今还很激动地说,是村里和乡亲们帮了他。
小潘搞大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帮助呢?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找到了答案。
村主任奚建领说:“他一个小青年刚下来,投资就这么大,不能眼看着希望破灭啊,村民们看到他在村里投资,而且拿的都是贷款,这是真投入,真想为咱老百姓探出一条新路子啊!”
“一个小青年一下子挑这么大的担子,我们是村里的老人,看了心疼,大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不能再在精神上让小潘受更多的打击,一是同情,二是对小潘的投资要鼓励和支持。”村民调主任蔡立富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整个基地在10天内全部自救成功,正月初八开始移栽西瓜苗。看着修好的大棚,潘亮亮百感交集,是村民们的纯朴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要发展高效农业,关键是要有技术。潘亮亮从东台市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任基地常年指导。潘亮亮是个有心人,随身带着笔记本,技术员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看他怎么做就记下来,有不懂的就问。刚开始,技术员对技术很保守,不想传授。慢慢地看他很认真,逐渐被他的诚心感动,主动教他育苗时间、大棚温度掌握等西瓜种植各个重要环节。一年下来,潘亮亮厚厚的3个笔记本记得满满的。
路宽了,带领大家一起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9/17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