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发展特色关键在于乡村建设


    嘉宾:我理解的绿色是深绿,所谓深绿应该内在包含心灵环保和生命环保,不仅仅是自然界意义上的环保,因为我们知道实际上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灵污染和精神荒漠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善环境我们还是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着力,所以我们理解奥运的三大支点就是“运动、文化、环保”。现代社会对人民缺失的或者正在失落的精神家园的追寻和回归。

    乡村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我希望有更多的有着乡土情结的人能够帮助乡村建设乡村,农民能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随”的乡土文化,使乡村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瓦解。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不同于西方的城邦文明和商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是消耗世界资源的文明,中国的环境无法承受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我认为城乡统筹也要多元化,国家提倡建设新农村,就要让农村仍然是农村,而不是让农村变成城市。

    一开始,我只是在物质层面的环保,像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制品等,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生活环保的的思维中出来,进入到生命和心灵,也就是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觉得,一个不关心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不在意自己吃的食品是否有毒的人不会真正地从内心关心环保,因为他连自己的健康都不在乎。

    主持人:在北京“地球村”的办公室里,您珍藏着被称为“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的照片。有人把您探索创新乡村社会的实践看作是梁漱溟多年乡村建设在新时期的继续。您怎么看?

    嘉宾: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等之前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前辈,对城市化大潮中乡村建设如何发展进行过可贵的探索和试验。我很荣幸,我个人所作的乡村社会建设创新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梁漱溟先生后人的支持和认可。他们把梁先生著作的近十万元稿费捐给我,支持我们开展乡建事业。我们将把这笔款项作为一项专门的奖励基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但传承和创新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不希望也不认为梁漱溟先生是最后一位儒家,我自认为也是当代儒家的一员,受惠于前人的经验、视野和勇气,我会继续努力,把乡村建设进行到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可持续发展 沼气 生态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