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发展特色关键在于乡村建设


     主持人:您认为乡村环保建设关键点在哪里?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用力?乡村的环境好了之后,如何可持续发展?

    嘉宾: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乡村的社会建设,再造乡村社会。建立一种党政系统主导、社会系统协同的共生机制,通过自治,培育互助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的村社组织,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议权和监督权;通过共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村级事务联席会;通过法治,让社会法规、自然法则、道德法庭以及乡规民约成为共同的价值和准绳,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治,这种良治本身就是自稳定系统。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乡村生活本来就有“耕、读、游、艺、养”五个方面,可以发展为五大产业,“耕”是生态农业,安全食品;“读”是教育产业;“游”是旅游产业;“艺”是我们的手工业,也是创意产业;“养”是我们的养生养老产业。这五大产业以乡村的社会建设为依托,建立质量保障系统和诚信品牌,以一个乡村来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拉动周边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至于环保和低碳发展、低碳生活,都应该从社区开始,不管是乡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如果让低碳成为一种社区文化就会影响每一个人,也会影响企业的各种行为。重庆巫溪乐和家园建设的重点就是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在社区和乡村层面建立“乐和互助会”和“乐和联席会”,建立党政主导的共治机制,一些关于低碳的难题就迎刃而解,比如原来搞沼气特别困难的乡村,有了这个机制之后沼气就在村里很快普及了;将塑料袋分类回收这样的难题,有了乐和的机制也就在农户里开展了,还有在公共区域植树和管护的问题,也成为村民的主动行为,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中国式低碳的世界观,不仅仅是节物能,还要蓄心能、增体能;同时要落实到社区和社会建设。

    乐和家园不是一个乌托邦,在彭州的大坪村已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园;在巫溪已经是一个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的操作流程,它是看得见的社会管理机制,听得见的百姓话语和走得进的生活,但它仍然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试验。不管文明走了多远,乡村都是人类的母体。每一个心系乡土的人,都有可能为自己的家乡建一个乐和家园,每一个不愿切断祖先血脉和自然期待的人都有可能选择自觉和自信的乐和人生,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乐和的力量,我们需要的不是迷茫、不是焦虑,更不是绝望。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的成果,为中国的未来、为中国的乡村带来新的希望!

    主持人:您曾立足城市社区开展环保建设,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和垃圾分类处理,很有成效。什么原因促使您把主要关注点转移到了乡村?

    嘉宾:从1996年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就立足社区,和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一起创建了绿色社区试点,受到政府的认可而推动了全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但是渐渐地感到其中的不足,于是从生活环保到生命环保和心灵环保深入,还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的创新,要立体地、整体地、综合性地去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西方式环保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解决环境问题。而在城市有太多的限制,从盖房子到能源方式再到产业模式,很难完成整体文明转型,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乡村。汶川大地震后的乡村重建中,乐和家园这种中国式环保模式得到了实践的机会。而巫溪县委县政府和百姓对于乐和家园理念的认同和创新更是让我受到鼓舞,愿意为之献计出力。

    乡村的居住比较分散,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那些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农村,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但对于西部的一些还没有被严重污染和破坏的乡村,特别在巫溪这样还保存了不少原生态环境的乡村搞环保,我觉得比在城市容易得多,首先,它的先天条件就比城市要好,产业转型也相对容易,敬天惜物的意识更容易恢复,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也比许多大城市的社区容易建立。

    主持人:我看一些资料当中介绍,您曾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聘请的四位顾问之中的两位民间人士之一,负责推动民间参与绿色奥运。您所理解的“绿色奥运”与乡土有关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可持续发展 沼气 生态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