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佩
一犁两耙,或两犁三耙,千百年来,我国农民正是依靠犁耙在土地上耕耘收获。然而今后,农民只需用一台粉垄机,就能完成土地翻耕的所有任务,省时省力,增产增效。日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研究员所率领的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了一项新的农耕技术——“粉垄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有助于农民告别“犁耙打”的历史。
所谓粉垄,就是指按照不同作物种植需求,利用粉垄机一个或多个螺旋钻头一次性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厢);在粉垄的垄(厢)面上种植作物并配套相关栽培技术则称之为“粉垄栽培技术”。粉垄,因土壤被粉碎且自然悬浮成垄而得名。
“与传统农耕方式相比,粉垄栽培不但实现了耕地工具上的改革,而且可以将传统的犁、耙、锄、打和人工或机械起畦(厢)等繁杂的耕作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了劳动时间。”韦本辉告诉记者,用传统的农耕方式耕地,不易深耕,土壤容易板结,水分不易保持;而利用粉垄机械耕作,深耕深松而不乱土层,土壤不但不易板结,还能营造“土、水、肥、气、热、菌”等全新而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速效养分能比传统增加10%~30%,作物的根系也更为发达,长势更为良好。
自2009年起,韦本辉和其率领的研究团队首先将此项技术在木薯和山药等作物上试验并取得成功,2010年扩大到甘蔗、玉米、花生、大豆、马铃薯等多种旱地作物上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去年,中国农科院和相关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在辽宁、甘肃、河北、湖南、宁夏等地运用此项技术在玉米、马铃薯、木薯、山药、小麦等作物上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首次将技术拓展应用到了水稻上,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和北流市民安镇进行100多亩水稻粉垄栽培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方法栽培相比,这些作物平均增产幅度为10%~30%,其中,水稻经广西农业厅组织湖南大学、广东农科院等水稻专家测产验收,同一块中等肥力稻田,粉垄早稻+晚稻免耕抛秧种植,两造合计亩产1296.8公斤,比对照田块1113.3公斤,增产183.5公斤,粉垄栽培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达50.9%、10.2%,比常规种植43.9%、8.9%分别增加了15.94%、14.6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糖分增加5.17%,木薯淀粉含量最高增加18.62%。
在采访中,韦本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水稻耕田为例,一台80马力粉垄机,在干田时粉垄,深耕深松22~24厘米(比传统机耕深7厘米以上)一亩地平均需要耗油2.5~3升,按照当前油价则需油费20元左右。可是,运用粉垄栽培技术,每亩稻田可以平均增产100公斤,按照市价每公斤粮食收2.6元,则可以增收260元,除去成本,农民每亩也可增收240元,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农民不仅省时省力省成本,还能增产增收增效益。
据了解,目前,韦本辉正和他的团队一起对粉垄机进行研究和改进,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力争早日将粉垄机推向市场。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进一步地将粉垄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之间进行示范研究,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增产方面的研究。
“如今,要增加粮食产量,除了改良种质资源,科学用肥外,也要改进农耕技术。如果我们能在这上面做一些改进,将粉垄技术推广出去,不但能改良我们耕地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韦本辉满怀期望地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8/17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