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了重点部署,并且把“强科技保发展”作为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之一,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这不仅抓住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黄金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农民收入连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土地等农业资源成本、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等大幅上涨,农业比较效益呈持续下降趋势,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仅要继续强化提价增收、补贴增收、务工增收,也要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必须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要切实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会带来农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很多国家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重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明显增强。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加强“三农”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要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积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物质条件。在影响农业科技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政府投入的多少起着非常关键作用。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重要的投入保障责任,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并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GDP、政府科技投入、政府财政收入挂钩联动的长效机制,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强度高于全社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
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是否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水平作为标准,应大力推进产业目标导向的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解决好科研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要特别注重加强农技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训,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同时,要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积极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要积极发展农技装备业,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要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灵活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科技管理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应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主体的活力,促进各层次人员的协作。建立产业发展导向的科研立项和绩效评价机制,完善不同机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针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开展联合协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6/17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