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互补促成长 竞争创一流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台安县与辽中县是辽宁省的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县都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农业,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效益。辽中县坚持用创新思维和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形成了以设施蔬菜、粮食等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台安县以提升农业综合实力为统揽,形成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设施农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两县农业园区建设在优势互补中共成长,在“竞争”中争相创一流。

    机械化助力粮食高产

    在台安县富家镇南楼村,种粮大户聂维云告诉记者:“去年我家水稻全部是机械收割,400多亩地不到10天就能收完。而且我新买的两台收割机,都享受到了国家补贴。”台安县有水稻25万亩,机收能达到70%。水稻机械化收割不但效率高,成本也比人工收割每亩节省50元。

    台安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通过土地整理、腾村建区、河滩地开发等方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重点实施《粮食生产五年净增3亿斤规划(2011—2015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亿斤以上。

    辽中县六间房镇许家村的农民张印年,他因为加入了会怀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他家的30亩水稻由合作社机收后,稻谷以每斤1.3元直接统一交售给合作社,由于年景好一亩地能打1500多斤,一亩地纯利润能达到1200元。张印年自己腾出空来还能跟着合作社的农机手跟机作业,一天能挣个200元左右。

    辽中县是辽宁省重点产粮大县之一,主栽作物为水稻和玉米,是国家优质粳稻和专用玉米项目主产区。几年来,辽中县坚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通过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全面提升机械化水平,确保了粮食连续八年实现丰收。2011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粮食总产量59万吨,粮食商品率达到85%。

    设施理念贯穿园艺作物

    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台安县桑林镇蒋坨村坚持以大棚生产为主业,目前全村棚区面积已达3000亩,建各类大棚1200栋,实现人均一栋棚,全村仅大棚一项,年可实现总产值2500余万元。村民姚秀玲对记者说:“我在自家地上建了两个蔬菜大棚,棚前的地长点水稻就够全家吃的。现在一个棚一年纯剩3万元,多亏了这两个棚,家里的两个孩子不愁上学。原来种玉米一亩能剩500元就不错了,只能出去打工。”

    台安县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到2.1万公顷,建成日光温室大棚9万栋以上,主要品种涵盖了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各个门类,各类果蔬总产量达到70万吨,年产值45亿元,发展规模种植大户2400户,占示范区种植总户数比重达6%,带动农民增收3500元,设施蔬菜商品率达到95%,是省内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辽中县养士堡镇万亩设施蔬菜区让记者见识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威力。养士堡镇养后村农民王永义一家就建了10栋大棚,其中两棚是从荷兰引进的西红柿,令人称奇的是他同时引进了两箱蜜蜂,利用蜜蜂来授粉。他的棚里真是处处是科技,棚顶上有防虫网,棚间挂着生物黄板(防虫板)。王永义与其他棚户一起成立了辽中县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将蔬菜放到网上出售,他告诉记者:“我们十分重视蔬菜产品质量,采用生物防治少打农药,去年通过网上销售了50万斤的西芹。”

    辽中县地处中温带,大田作物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发展设施蔬菜一年可收获两到三茬,效益是大田的10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辽中县将发展设施蔬菜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几年来成果显著,到2010年全县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21.54%,年产蔬菜100万吨,产值18亿元,商品率92%,设施蔬菜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样板工程树典型引路

    “十二五”期间,辽中县将加速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60亿元,年平均递增12.7%,农业增加值实现72亿元,年平均递增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0元,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力争通过努力,使辽中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聚集区,最终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蔬菜 设施蔬菜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