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建华 实习生 王倩 通讯员 王迎春
盐都区既是江苏省盐城市新的主城区,又是苏北里下河腹地的农业大区。当人们正热衷于工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时,这里却兴建起全国少有的“农村经济开发区”,还有早就兴建的高标准农业园区,因为都姓“农”,那蓬勃发展的景象,便更加发人深思……
大手笔,来自城乡统筹大思路
2010年1月正式启动的盐都农村经济开发区,覆盖6个镇、33个村(居)、8.2万亩耕地,涵盖高效农业、精深加工、生产物流、旅游观光、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
如此大手笔,事出有何因?区委书记李纯涛语带沉思:“城乡统筹,是个普遍难题。难就难在各种要素的分散与集中上。盐都既是盐城市新的主城区,又是农业大区,城乡各种要素的集聚,尤须科学筹划,精心运作。”
基于这样的思路,盐都区农村经济开发区植入休闲观光、绿色生态、精致高端、精深加工和台湾先进农业等“五农”建设理念,在138平方公里范围内,编制形成“一个中心、四个功能片区”的发展格局。
走进潘黄仰徐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村庄:平坦的水泥路干支相连,直至田头;总投资5000万元的千亩景观园林,是该村高效农业“五千工程”中的一个;亩收入超万元的高效农田,在这里已经成片。
位于步湖路轴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经过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建设的盐城市第一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它要做成的是台湾生态农业集成区——
这里规划建设的2000亩台湾精致农业展示区,有农业新技术孵化中心、培训中心、技术诊断咨询中心、台湾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区、工厂化种苗繁育基地。
已经初见端倪的1500亩郝荣生态旅游观光区,分为七星岛自然生态旅游区、郝氏故里民俗风情区和新农村集中居住区3个功能片区。
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共分啤麦加工区、水产品加工区、粮棉油加工区、蔬果加工区、特经加工区、畜禽加工区、台湾食品加工园、商务物流区等8个功能片区。
在啤麦加工区内,总投资10亿元的重啤集团项目现场,记者见到这个国际一流生产线,正自动化“流”出一瓶瓶高品质啤酒。据介绍,该企业年产20万千升啤酒,是江苏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可带动15万亩啤麦生产基地建设。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盐城市区自来水源头在盐都。常务副区长单永红介绍说,盐都近年来为此不惜损失近亿元财政收入,关停拆除区内所有180家化工企业,成为苏北首家“无化区”。同时投资2500万元,对农业开发区沿线的8个镇、100个行政村进行连片环境整治,受益人口达26万人。
2011年10月22日至25日,全国种植水稻超过百万亩的第一大农场——黑龙江农垦七星农场场长任成年一行来盐都考察,签订了建设10万亩现代化农场建设项目。他们看中的,正是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盐都人的改革创新精神。
大产业,作出农业转型大文章
位于郭猛镇的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2010年江苏省首批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之一。区委常委武炳光介绍说,目前已有42家企业入园兴业,总投入15亿元,开发面积1.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6000亩。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它的发展机制。
禾嘉农业生态园是郭猛镇2011年新招引的一个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整个项目占地总面积1000亩,总投资8000万元。禾嘉公司通过对土地整合开发,实施跨园区、多方位、立体式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和扶持了近千农户生态化种植。
让人眼前一亮的总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的呈祥组培育苗中心,集花卉选育、培植、推广为一体,亩纯收入2~3万元,除土地流转租金之外,农民在里面务工月收入可达800~1000元。
走进园区里的冬枣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冬枣树。园区负责人朱维宽介绍说,在种植冬枣树的同时,还套种了杭白菊,养了3000只野鸭。一年可以孵化出7万只小野鸭,每亩产出超万元。
“这一片一共有几百个大棚,种植无公害草莓近千亩,亩收益在8000至1万元左右。附近不少老百姓看到收益高,纷纷要来学技术。我们准备在这北面和西面再租100多亩地搭建大棚,反租给农户,包技术、包销售,带动附近农户致富。”宦立国从事草莓种植已有好几个年头儿,他说,这个园区机制好,“让大家都发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1/177683.html